青岛340多万亩小麦夏收完成颗粒归仓!“麦”向好“丰”景
2023-06-27 15:23:15
点击量:4026
农视网三农青岛讯:夏收时节,行走在青岛的乡村沃野和金黄麦田,丰收景象跃入眼帘,处处洋溢着农民对夏粮丰收的开心、抢收进度的放心、晒粮有保障的安心!
截至6月20日,青岛市340多万亩小麦机收作业圆满收官,标志着我市夏收全面完成。得益于今年的种粮好政策、绿色增粮先行示范以及农民朋友的辛勤耕耘,全市小麦喜获丰收。据农情调度,今年我市夏粮面积同比约增2%,预计亩均单产同比约增2%、总产同比约增4%,实现了小麦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青岛坚持把粮食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主动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小麦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克服冬小麦晚播、春旱、农资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从调整种植结构,到开春后狠抓促弱转壮弥补前期影响,各项措施综合发力,以稳产保供为基础,扛牢“国之大者”这一根本。
田管实,攻坚克难夺丰收。实施农技推广“稳产保供·四季行动”,组织1000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开展技术指导;高质量完成340多万亩播种任务;科学应对多次寒潮天气不利影响,小麦安全越冬;春季肥水运筹、病虫防控措施到位,确保小麦充分灌浆,籽粒饱满。建成完善病虫远程智能监测数字平台,启动小麦条锈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统筹资金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385万亩次,牵头建立胶东经济圈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协作联盟,大力推广“一防双减”“一喷多促”绿色防控技术。
保障足,强农惠农政策抓落实。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4.87亿元,受惠农户50.1万户。发放农业机械补贴资金1250万元,小麦、玉米政策性保险由种植险过渡到完全成本险,将大豆纳入政策性保险。2022年起,将高标准农田亩均建设标准由1500元提高至1950元。
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新打造“五良”融合的高标准现代化粮食生产综合示范样板,“产学研推用”多方协同实施“超吨半粮”技术攻关,探索粮食产能由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的实践路径,助推粮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出台建设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意见,配套制定19条推进措施,计划3年内建成10个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首批7个已经启动建设。探索粮食大面积绿色均衡增产“五六七”新路径,辐射3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主粮作物基本达到“吨粮”水平;集成应用耕地地力提升新方式、绿色高效新品种、绿色增产新技术、绿色高精新机械、智慧管理新模式等。
用好“科技利器”,探索开展小麦玉米超高产攻关试验,推广粮油、粮豆轮作间作。抓住“两个要害”,大力推广深翻深松、旋耕免耕、激光整地技术,探索种养循环模式;在全国率先创设“种子金”,先行区内实现主粮作物良种覆盖率、种子包衣(拌种)率达100%。
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服务,集成应用作物栽培、绿色生产、收储加工等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建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粮食烘干、仓储物流、展销加工中心,推动粮食生产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今年青岛“丰收答卷”令人振奋,丰收背后的智慧和汗水更令人鼓舞。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多措并举,全力保障“三夏”生产顺利开展,实现夏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强化高端智慧农机推广,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发展应用农机作业智能监控系统。全市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8000多台,玉米精量播种机2.8万台投入夏收夏种,机收率100%。做好农机跨区作业通行服务保障工作,开通24小时服务保障热线,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余张,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农机跨区转运通畅。会同气象部门做好麦收期间天气预报。
统筹开展抢收抢种,覆盖全部产粮镇村的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公布全市6个24小时服务保障电话,协调解决“三夏”抢收抢种困难问题。储备100余台粮食烘干设备和机关大院、社区广场等各类晾晒场所1万余处,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不利影响,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
夏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当前,我市加快推进秋作物播种,各类播种机具忙碌于乡村沃野,据农情调度,全市夏种已过七成,夏管随之全面展开。放眼青岛广袤田畴,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青岛粮仓”的根基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