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丹 2023-07-06 14:32:33
今年以来,县农业农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全产业链延伸、集群化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思路,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大力实施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加快推进品种研发、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全链条产业化,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
坚持抓点示范,稳保马铃薯种植面积。2023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1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72.19万亩)的16.62%,主要品种为大西洋,配套品种夏波蒂、希森6号、大丰等。据统计,全县建成原原种繁育网棚及温室240亩,年生产微型薯(原原种)8000万粒,原种繁育基地2.1万亩,生产原种5.92万吨,良种扩繁基地2.9万亩,生产一级良种8.7万吨。主推了马铃薯良种繁育,施肥、点种、起垄、覆膜、覆土、打孔“六位一体”高垄密植栽培,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引进了马铃薯“六位一体”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匹配机械,大大提高了劳动作业效率,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0%,病虫害控制在1.5%以内。
坚持良种扩繁,提升马铃薯产品品质。培育壮大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农发山丹马场马铃薯科技有限公司、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种薯生产繁育企业,建成马铃薯组培中心3个,原原种繁育能力达1.2万粒,原种繁育能力达3.8万亩(高山隔离3.7万亩,网棚繁育0.1万亩),合格种薯繁育能力达8万亩。同时,支持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为种薯基地落实和种薯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培育发展从事种薯繁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55家,形成了种薯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产业化服务的种薯繁育体系,实现了脱毒种薯推广全覆盖。
坚持科技赋能,推动马铃薯保值增值。积极促进院企、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研发能力。我县与甘肃农业大学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国家重点试验室已在位奇镇柳荫村建立河西马铃薯育种试验站。亚盛集团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省农科院,与培黎职业学院合作建设马铃薯现代化组培中心已投产运营,组培苗生产能力从950万株提高到1500万株,原原种年生产能力从1500万粒提高到2500万粒。祥和种业与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申报成功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自主研发登记祥和1号马铃薯自有品种,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丹马场三场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润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研发培育出了丹马3号、甘垦7号、8号、9号自有品种。
坚持品牌打造,促进马铃薯销售规模。建成马铃薯加工企业1家(山丹县芋兴粉业有限责任公司),年收储、加工马铃薯6万吨,产马铃薯全粉1万吨,开发生产马铃薯淀粉、薯麦混合粉、粉条、粉丝、粉皮、薯泥、搅团、马铃薯面条和马铃薯面丁等系列产品,产值达1.3亿元左右,2019年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县建成机械冷库12座、通风贮藏窖160余座,贮藏能力达16万吨以上,有效地解决了种薯贮藏问题。扶持正明种植公司、志斌合作社等马铃薯经销主体150余家,与中国百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上好佳、达利园等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收购关系,年外销商品马铃薯3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通过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带动,山丹县将整合现有马铃薯产业资源项目及生产要素,建设“一园四区”,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河西地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高淀粉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努力把山丹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马铃薯产业大县,不断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山丹县农业农村局 陈红玉)
安徽太湖北中镇总工会“大走访”助企纾困促发展
菏泽市单县:“智慧河湖”推动监管数字化、便捷化发展
菏泽市单县:智游单县开创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新局面
菏泽市单县:打造智慧矫正体系助力构建数字惠民新生态
【每日学习】“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
台江县长滩村:打造乡村游升级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四代篮球人见证“村BA”发展变迁
【和美城乡 四大行动】台江县长滩村:“联”合谋发展 “建”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