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洛宁 2023-07-10 14:26:58
有人说,有两样东西别人抢不走: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诗意。而这两样,洛宁都有!美食美景、诗意风情——“洛宁味道”系列片将带你品遍洛宁美食,快来一饱眼福吧!
酸 牛 肉
洛宁酸牛肉是洛宁县的一道特色菜,属于豫菜系列;该菜品烂而不化,入口酸,回味香。
20多年前,洛宁县城西白师傅在村边开了一家有4张小桌的烩面馆。1992年冬,白师傅正在忙碌,两名客人嫌牛肉太凉,让给他们“热热再吃”。白师傅将牛肉放入锅中,加上高汤调料,不料放醋时失手倒多了,牛肉味道顿时变得特别酸。
白师傅怕客人不满意,把牛肉端上桌后,便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客人吃后非常满意:“在别处还从没吃过这样的酸牛肉,好吃!”客人走后,白师傅又做了一碗偏酸的牛肉,一尝味道还真不错。第二天,他就在店外打出了酸牛肉的招牌,一直流传至今。
烩 面
中原烩面,洛宁县回族镇中原村一大特色美食,更是洛宁一道别具特色的面食。位于中原村的回族风情一条街,专营以烩面为特色的面食,故被洛宁人亲切地称为中原烩面,它以面薄、汤鲜、肉嫩的独特品质,名扬周边地区。
洛宁中原村人朴实无华,纯正的中原烩面是用牛肉高汤做成,煮好的烩面上,覆盖着几片薄薄的原色牛肉片,碗里飘着清香。洛宁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喝点汤,吃点面,牛肉醇香满口旋,打着饱嗝赛神仙,埋头吃,头冒汗,哧溜哧溜怼一碗”。
凉 粉 汤
洛阳人早上爱喝汤,什么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等等,唯独洛宁还有一道特色早餐——凉粉汤,再在凉粉汤里放些牛肉丸子,就成了牛肉丸子凉粉汤。
相传,清同治二年(1863年)秋天,一个鲁山姓马的回族男子因家乡遭灾逃难到洛宁县的王范清真寺,临时帮寺里烧水混口饭吃。这一天,恰逢王范集日,马某出寺到胡同转集市,回清真寺时,看见胡同口刘善人家门口房檐下几个人端着碗在吃饭,里面有饺子,却不知碗里别的东西是啥。他悄悄问了一位妇女才知道这叫凉粉饺子,原来洛宁人逢年过节爱做凉粉饺子,这也是一大发明。回到寺里,他暗想,王范街开有几家牛肉汤馆,咱为何不开一家店卖凉粉汤呢?他说干就干,没想到他竟“一炮打响”,如今凉粉汤已成为洛宁人最喜爱的早餐之一。
浆 面 条
浆面条,是洛宁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据说清朝末时期洛阳一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连磨豆的工夫都没赚回来,遂胡乱丢了些菜叶,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流传开来。花上个三五分钱儿,上街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成浆饭,稠稠的,一锅饭养活一大家人,实在!
糁 汤 菜 角
菜角是人们都熟悉的一种特色面食,在河南的一些地方,一般有二月二、端午节炸菜角、吃菜角的习俗。然而,在洛宁,有一种菜角却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它像饺子而又不是饺子,不是炸着吃,而是煮着吃,而且配有玉米糁汤。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户人家,有个聪明的小媳妇,这一天,家里人都去地收麦子了,去之前看到家里没馍了,就交待她发面蒸些馍。可是,忙完家务的小媳妇实在是太累了,迷迷糊糊睡了过去。一觉醒来,眼看去地里干活的家人就要回来了,可自己还没有发面,再去忙着发面已经来不及了,一想到干了一天活的家人没有馍吃,小媳妇打心眼里着急。她看看地上放的苋菜和灰菜,忽然有了主意,把和好的面擀成一个个大皮,将菜包进去,又熬上稀稀的玉米糁汤,家人吃完后,都觉得非常好吃。慢慢的,小媳妇做的糁汤菜角就在乡间传开了,乡亲们争相学习糁汤菜角的做法。
各部门积极保障端午假期平安有序出行
两部门会商调度端午节及梅雨期防汛工作
听文物讲故事·端午丨古代名画带你解锁端午“斗草”
时政微观察丨端午寻根 文脉绵长
这个端午,瑞金有你好玩的!
广西融安包粽子缝香包迎端午
“最火端午”接棒“最火五一” 年轻人在两小时旅游圈找下个“淄...
农家院里过端午|聊一聊端午节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