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战略” 象山实践|“赶海父子”谱写“国鱼”新传奇
象山县传媒中心 2023-07-28 15:22:06
近日,走进位于象山经济开发区的宁波芳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对大黄鱼进行加工。这是该公司针对预制菜市场兴起而研发出的新产品——“小岛人家”宴会级东海大黄鱼。
“我们选取象山产岱衢族大黄鱼这一源头鲜鱼,采用去鳞、去鳃、去内脏的独家加工技术,产品可冷冻保存18个月,解冻后能最大程度还原鲜鱼口感。”公司负责人金宗武介绍,作为曾经的脱脂大黄鱼国内第一品牌,“小岛人家”已“游”入海鲜预制菜新赛道。
“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大黄鱼。”大黄鱼,位列东海“四大海产”之首,有着“国鱼”的美誉。象山大黄鱼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中国大黄鱼养殖之乡”“中国脱脂大黄鱼诞生地”的美称让象山闻名遐迩。
2003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象山脱脂大黄鱼是一条典型的水产养殖发展之路”,对成功开发应用脱脂大黄鱼技术的宁波金宏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给予了充分肯定。
金宏公司的创始人金国,是金宗武的父亲。作为祖祖辈辈以打渔为生的南田人,金国对渔民兄弟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谈及象山大黄鱼产业发展的故事,他滔滔不绝:“自1996年起,象山渔民开始上岸从事大黄鱼养殖,由于产品求大于供,销售价格直线上升,2000年全县兴起了大黄鱼养殖热,产量激增,出现滞销,价格暴跌,最低时仅8元一市斤,养殖户损失惨重……”
“一条”大黄鱼的命运,引发了渔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金国的思考。他认为,大黄鱼养殖业要生存,求发展,只有依托科技闯出加工新路,开发新产品,依靠加工业来带动养殖业,推进产业化。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金宏公司与宁波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对养殖大黄鱼开展加工攻关。经过多次试验,2001年“金宏”率先在全国研制了脱脂大黄鱼,加工后的大黄鱼口味色泽自然、肉色米白、香味独特,蒸后肉脆味鲜,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小岛人家”脱脂大黄鱼被评为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产品,荣获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和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
脱脂技术的成功开发应用,使原本严重滞销,价格一跌再跌的养殖大黄鱼,又成了“皇帝女儿”。2003年5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象山调研海洋经济时考察了金宏公司,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脱脂大黄鱼企业的扶持力度。金国依然清楚地记得习近平同志到自家企业调研的情形。他说:“他对企业的鼓励和关心,让我充满信心。”
产业化使象山大黄鱼生产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在“金宏”的带动下,全县出现了20多家脱脂大黄鱼加工企业,年加工脱脂大黄鱼达2000吨,大黄鱼养殖也成为象山最大养殖业。如今,象山大黄鱼入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大黄鱼育苗2亿尾以上、大黄鱼产量3000余吨、产值超2亿元。
父子深耕一条鱼,续写“国鱼”新传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预制菜”市场,形成一条热门“新赛道”。面对餐饮业预制菜发展迅猛的势头,2021年7月,原本在杭州创业的金宗武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大黄鱼加工的“接力棒”,在家乡创办宁波芳好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4月,“小岛人家”大黄鱼预制菜产品首次面世。凭借地标特色和良好品质,迅速走俏线下市场,成功入驻杭州、嘉兴、苏州等地的品牌餐饮门店,并远销内蒙古等内陆省区。
在金宗武看来,象山大黄鱼竞逐预制菜赛道有着明显的地方优势,他建议以“三去”速冻的粗加工产品替代目前占销量80%以上的冰鲜产品,这一简单的改革,可望带来大黄鱼产业的巨大进步;同时,大黄鱼产业发展的未来,应向小龙虾产业学习,在“吃”字上作文章,寄厚望于餐饮烹饪为主的“三产”。
“海鲜预制菜的竞争是一场从技术、创新、品牌、渠道、质量等全方位的竞争。”金宗武表示,公司将创新更多大黄鱼预制菜产品,发掘大黄鱼每一个部位的价值,实现“一鱼多吃”,提高大黄鱼产品附加值,用创新与科技为每一条大黄鱼加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