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20:50
3月5日上午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开幕式结束后
举行了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
部分国务院部委负责人
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今年粮食生产面临很大困难,但有信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的硬仗
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首先是夏粮生产,去年冀鲁豫、陕西、山西5个省受罕见秋汛的影响,播种面积有11000万亩,比往年正常情况晚了半个月, 占了小麦3.6亿亩的1/3。前一段我们到基层调研,很多种粮能手和科技人员告诉我们,今年的苗情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差的,我们在冬前调度中发现,一二类苗占的比例比往年低了大概20个百分点以上,所以应该讲情况还是比较困难。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打赢“保夏粮夺丰收”这场硬仗。
信心至少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去冬今春以来,总书记、总理关于今年夏粮生产的批示已经有好几次了。刚才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讲到,国家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同时把主产区三种谷物的种粮收入保险和完全成本保险扩大到了全国主产省820多个主产县。另外,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讲到,针对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较多、农民种粮成本增加较快的情况,还将对种粮农民实行农资补贴,这些都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增强主产区抓粮的内在动力。
第二,各方面行动迅速,技术支撑到位。针对今年的苗情和特殊困难,一个时期以来,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根本还是抓住返青、拔节、灌浆这三个关键时期,把增施返青肥、“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落实到位,这样到夏粮生产估计苗情会有较大的转化。前不久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很多省区市的书记、省长、市长都下基层进村入户搞调研,到田下地查苗情,非常可喜。
第三,到目前为止夏粮生产也有一些有利条件。首先,去年冬天经过各方努力,我们把播种面积稳定在了上年3.6亿亩的水平,面积稳住了。其次,去年虽然秋汛不好,但是以后墒情很足也很好,另外在冬前和今春,主产区下了好几场雨雪,目前土地的底墒、表墒都非常好,很多农民讲这也是多年不遇的。第三个是苗情的转化,我们前一段调度中,一二类苗又比前期增加了七八个百分点,主产区去冬以来积温大概同比多了100多度,相当于多长了一片叶子,这个基础也令人欣慰。
当然,粮食生产不仅要抓好夏粮,也要立足全年,按照每一个品种、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环节,抓好全年的粮食生产,核心还是保面积。前不久经国务院同意,我们向各省区市下达了粮食的生产目标任务,同时要落实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另外还要协调推动各部门保农资供应,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
唐仁健:地是粮食生产之根之本,地之不存,粮将焉附?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食、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我们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大概稳定在23-24亿亩,如果按1.3的复种指数倒推计算,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了。怎么切实真正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三方面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好总书记对耕地问题一系列响鼓重锤的指示和批示,同时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系列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采取更严厉、更有利,可以讲是“长牙齿”的硬措施。一方面继续加大公开曝光、挂牌督办、追责问责的力度,另一方面当然也要标本兼治,从制度、规划、政策、技术的方面,多个维度来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行政执法的刚性约束,具体是三点。
一是管数量。这项工作我们将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就是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按保护好耕地这个前提来划好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的边界线,所谓的“三区三线”。其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非常明确地规定,现有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要足额的、不是有差额的,要带位置的、不是只是账面数字的,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地,由中央和地方来签订责任书,实行上图入库,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二是提质量。现在耕地有2/3还是中低产田,通过提高地力来挖掘产量的潜力还是非常大。去年高标准农田建到1亿亩,今年还将建1亿亩,这样高标准农田的数量就达到了11亿亩,按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这11亿亩就能确保1万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同时,还继续加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力度,去年安排了7800万亩,今年安排8000万亩,另外包括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为了搞清地力,前一段国务院已经明确要进行第三次土壤普查,已经是43年来的第三次,力求把耕地质量的底数摸清,为下一步保护好、建设好耕地打下基础。
三是控用途。我们地就那么多,需求这么庞大,所以地上种什么不种什么、多种什么少种什么,就必须要精打细算,要有一个优先序的安排。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规定了,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个就是耕地要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的生产,用专业的话讲就是一年生的禾本科作物,多年生不行。第二个就是永久基本农田(15.46亿亩)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第三就是高标准农田(10亿亩)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合情合理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我们将按这个要求,下一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同时也合情合理地来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问题。
唐仁健: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
——脱贫人口收入生活有较大改善
从最近我们进行全国脱贫攻坚后评估的初步情况看,各地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但是以前解决的主要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水平还比较低,尤其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自我发展、能力动力等还不足。下一步,怎么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实也不能放松。总的还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在此基础上来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他们内生的发展动力,主要也是三件事。
——三件事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一件事,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的监测机制。这个机制全国已经建了,目前我们70%的监测人口消除了返贫风险,其他的也落实了兜底的保障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够动态地实现返贫风险的消除。下一步,首先,监测的范围尽可能再宽一点,应纳尽纳,不要漏了。第二,发现问题的速度再快一点,不要把问题演化到很大,那会再收拾来不及。第三,落实帮扶的措施更准一点,更有针对性、更精准一些,关键是用好中央已经出台的33项衔接政策,把它用足用好,把风险消除在萌芽和早期阶段。
第二件事,抓住产业就业这个根本。这几年脱贫地区的产业应该说原则上都有了,但是好不好还不好说。下一步我们要补上4个短板,第一是技术,第二是设施,第三是营销,第四是人才。很多合作社都没有人才,还是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任的。今年还力争脱贫地区的外出打工人数能够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到2月底监测统计的结果已经有2700万人实现了就业,所以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问题不太大。
玉米“类绿色革命”基因被发现 可提高抗倒伏能力
两会现场速递|讲述春天里的中国故事——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
“双减”带来了啥变化?首场“委员通道”上,这位校长说……
第一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将于开幕会开始前举行
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要点速览!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安排3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组图]
疫情防控、养老、就业、北京冬残奥会……你关心的问题,全国两会...
赤峰市打出乡村振兴干部能力提升“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