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但请清退隐患不清退责任

2022-07-27 02:34

冬去春来,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也逐渐忙碌起来。然而,60周岁以上男性和50周岁以上女性农民工,正在“被”告别建筑工地。因为这两年,全国多个地区作出行业规定,对建筑施工工人年龄划出了硬杠杠,他们被称作超龄农民工。

这一纸规定直接使这批超龄农民工失业,看上去像堵住了其背后一家人的生计。他们大多是在工地干了一辈子,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丰富,干得好好的为什么就不让干了呢?

原来,这是被工地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所迫。据统计,仅2021年多地工地发生的安全事故里,伤亡农民工大多超过60周岁。超龄农民工年纪大了,反应就会慢,工地上高处作业、繁重作业多,导致超龄农民工伤亡率高,再加上工伤保险的缺失,让他们的家庭陷入了双重的悲痛。

为了保障农民工人身安全,建筑业火爆的上海市最早出现改变,2019年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行业。随后,天津、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也相继作出此项要求。各地使用实名制系统、加强监督整治,严格执行,确保合规用工,尽最大限度避免施工安全事故。这些规定实施以来,伤亡事故大为降低。

建筑清退令清退的是伤亡隐患,保留的是责任和安全。但这批超龄农民工能否转岗分流,找到合适的出路?文件也明确规定,超龄员工不能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而工地上的辅助性岗位,比如保安、仓管、保洁等工作并不受影响。

确实,超龄农民工受自身年纪、文化水平等局限,被动转型并不容易。这也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新的课题,走出工地的,在城市里避开高空作业,帮助他们就地改行做保安、园林等新行当;也可以组织这些有丰富经验的大师傅,去建设农村房屋,做装修、建材等配套工作,不但收入不会降低,还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没有一代代农民工群体的拼命苦干,就没有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怎样使超龄农民工合理退出建筑业,有序转岗分流到其他岗位;如何解决超龄农民工工伤保险等问题,确保这个年龄段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各地已经迈出了探索、求解的步伐,但也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

劳动最光荣,让一代代流过汗的城市建设者,在老了以后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考验着我们社会保障体系的智慧与温度。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