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2022-05-06 05:41
在克什克腾旗热水塘温泉疗养旅游开发区通往阿斯哈图石林景区的必经之路热阿线上,有一个名字十分奇特的地方——宇宙地镇很黑村。每到旅游季,这里的农家院门庭若市,采摘园瓜果飘香,公路旁繁花似锦,途经此处的旅游大巴和私家车纷纷停留,游客在这里品美食、赏花海,感受别样的乡村风情。
聚集了人气,发展了富民产业,很黑村也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而这背后却藏着一段精彩的创业故事。
一切还要从7年前说起。彼时,很黑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村民靠天吃饭,收入并不稳定,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耕地大量闲置。
转折和改变源于四名年轻人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和他们追逐梦想的奋进之志。
2015年,已在太原定居的刘洋、迟亚菲夫妇分别辞掉新华社山西分社、山西焦煤集团的优越工作,毅然踏上返乡创业之路。他们的合伙人是另一对夫妻塔拉、牛亚辉。四人是高中同学,除刘洋是土城子镇人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土生土长的宇宙地镇人。此前,塔拉、牛亚辉夫妇一直在热水塘温泉疗养旅游开发区经营一家餐馆。
决定联手创业的那一年,四人均为28岁,用刘洋的话说“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华”。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别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经过前期考察调研,四人把创业大本营扎在了很黑村,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把目光锁定在了种植业上。他们承包了300亩耕地种植西瓜和南瓜,但由于不懂技术,又遭了雹灾,第一年赔了20多万。
第二年,他们重整旗鼓再出发。几人敏锐捕捉到热阿线带来的机遇,成立了克什克腾旗下四地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决定打造花海,同时建设观景台。怎奈岁月再一次磨砺了他们,松了土、浇了水、播了种,施了肥,就是不出苗,300亩花海的10万元投入又打了水漂。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第三年,他们吸取失败的教训,调整了发展方向,种植业、养殖业、农家乐多点开花。公路两旁的花海吸引着游人,400多亩全株玉米茁壮成长,5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膘肥体壮,农家乐宾客盈门……星光不负赶路人,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此后,他们的事业一路风生水起,不断带动很黑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用工700余人次,3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并因此增收致富。
2021年,他们在很黑村开展了社会化服务,为村民提供“保姆式”土地托管,深受欢迎。同时,他们到邻近的林西县流转了1500亩土地种植玉米,喜获丰收。2022年,他们继续开疆拓土,在很黑村流转土地700余亩,在林西县流转土地4500余亩。
刘洋告诉记者:“目前,我们还有农家乐一处,能同时容纳200人就餐、30人住宿;有25亩采摘园一处,种植西瓜、香瓜、沙果、李子等;还有西门塔尔肉牛160头;另外,我们还在当地收购农副产品,初加工后再进行销售,总体来说年收入60万元左右。”
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宇宙地镇党委政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申请无息贷款、兴牛贷,可谓有求必应。旗农牧局、旗就业局等单位也为几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政策扶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四个人的事业已成为全村乃至全镇的事业。今日的很黑村,借助“北疆风景大道”沿途、全国知名网红打卡地等自然、人文优势,积极推进农家旅游、食用菌等富民产业,打造很黑田园综合体,举办宇宙地镇农民丰收节暨农产品展销会,建设农副产品展销馆、农耕文化体验区、星空烟花篝火广场,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民宿、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
原标题:《赤峰网红村背后的故事》
习近平的读书故事
听红色故事长大 做乡村振兴主力
小山村“贷”来4300万元的背后
续写春天的故事|多地积极推进春耕备耕
续写春天的故事|青稞香飘雪域高原
柳州柳南区流山镇历史文化故事探秘之四:岁月不语 唯石能言
【续写春天的故事】山东在城市更新中探索历史文化保护新路径
春日食花丨“鸳鸯草”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