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19:06
董筱丹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第一,在投入制度上,强调政府的投资责任。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支持乡村建设,中央财政的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的支出都要把重点放到乡村建设上。同时,放弃了对农村进行投入的回报性要求,强调财政支出的普惠性,强调乡村建设就是要让农民过好日子、改善生活。
第二,从本体论方面,强调是为了生活,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物质生产放到第一位。如果说物质财富的生产还要受产业链的某些内在规律的约束,难以更充分地体现农民主体性。那么在改善生活方面,就可以有更多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表达。更进一步,美好的农村生活本身就是农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因为生活是在农村美丽的空间当中进行的,这就是在落实“两山”思想。在新型城乡融合的图景下,农民生活即生计,农民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天人合一地生活,本身就对市民有一种美的感召力,这也是农村文化主体性的表达。
第三,文件强调要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比如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文件充分考虑了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提出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的方式,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在金融服务方面,克服一般信贷条件下,农村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供给之间难以对接的矛盾,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多方主体的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小型项目简易审批,以工代赈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这就省去了招标等中间环节的一大笔费用,那么这些费用节省下来投资到农村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四,文件强调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这就产生了改善乡村治理的制度变迁需求。在建的时候政府要承担投资责任,在用的时候首先要确权到村,并且是确权给村集体,而不是分散的村民,这样才能克服和村民之间的交易成本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使村集体对村民具有约束力,那就在制度上考虑对村集体配置一些经营性资产,使得集体能够有经营性收入。那么在这些收入对村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可以把积分制等改善治理的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它对村民对基础设施的维护或损坏行为的奖惩能够结合到一起。
雷明
北京大学 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建设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如期实现的关键性问题。那么,乡村建设到底要怎么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为此指明了方向。
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我们认为乡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建什么”+“怎么建”+“如何持续”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建设的成败。
一、“建什么”:
我们知道,十八大以来,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过也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因此,需要从四个方面解决好乡村建设中“建什么”的问题:
1)基础设施:围绕现代乡村生产生活,水路电气田信息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提质升级;
2)公共服务:围绕教育、医疗、公共卫生、养老、保障,查缺补漏,建构便捷高效的体系,早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
3)公共治理:加快建立集自治+法制+德治+善治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柔性治理体系”;
4)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城乡一体的优质高效畅通的营商环境。
二、“怎么建”:
乡村建设“怎么建”问题, 必须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不是为乡村而乡村的乡村建设,而是统一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统一架构下的乡村建设,这里有两层蕴意:
1)城乡一体,不是城乡合二为一,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里有乡村,乡村有城镇,城乡融合式而非割裂式,美美与共的城乡生命共同体;
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里有乡村,乡村有城镇,又绝不是城中建乡村,乡村建城市,而是城乡一体的“乡中有城(具有现代质性(治理服务设施文化)的乡村),城中有乡(田园诗性的城市)” 。
三、“如何持续”:
乡村建设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必须明确没有可持续性的乡村建设绝不是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建设,也绝不是广大农民朋友想要的乡村建设,这里,需要从六个方面理解乡村建设中“可持续性”的问题:
1)有特色而非同质化:乡村建设,绝不是简单复归,单调重复的乡村建设,而应该是丰富多样,向着现代性不断提升的乡村建设;
2)是绿色低碳:生态宜居,天人合一,而非人天背离,巢状水泥森林建构的乡村建设;
3)有实效而非盆景化:乡村建设面对的是人而非物,是文化,是生活,而非盆景摆设,重实效而非仅仅主观臆想好看的乡村建设;
4)乡村建设同时又是县域发展有机的一部分,而绝不是脱离县域发展的乡村建设。
5)资金是乡村建设关键性要素,可持续性乡村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加快形成财政引导,金融活水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乡村建设持续造血机制。
6)人是最重要的,可持续性乡村建设一刻也离不开人才,加快形成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制度化乡村建设人才保障体系。
三农智库
王通林:打好组合拳 推进乡村集成改革
国办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强化农药使用管理
江西遂川:双孢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科学统筹五个关系,释放乡村建设的澎湃动能
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健康扶贫有这些成效
杭州余杭建设高标准农田带来好“钱”景
永顺举办志愿服务分队授旗暨城区环境秩序集中攻坚行动启动仪式
车坪乡开展平安建设抗灾避险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