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1 14:59
本报讯(通讯员 夏月江 陆照兴 全媒体记者 李祝海)虽还未到河蟹上市时节,但钓鱼镇洋汊村的水产养殖户潘桂林早早地与兴化市盛协食品有限公司的朱国胜达成了供应残蟹的协议,盛协公司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其残蟹。
潘桂林在本村承包了几百亩水面搞养殖,河蟹捕捞季,都会有一定量的掉爪少钳的残蟹。这些蟹虽然品质不差、吃起来口感一样,但就因为归于“残”类,价格还不到同规格河蟹的三分之一。往年,他每年都会捕获一定量的残蟹,其中不少免费送给亲朋好友,其余的也“三文不值二文钱”地在本地消化处理。销售给盛协公司后,他每亩可因此增加收入近千元。
朱国胜是钓鱼镇洋汊村人,退伍后在上海从事水产品经营,在上海、浙江等地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和客户。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他捕捉到餐饮行业对蟹肉、蟹黄供不应求的信息。作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的兴化,每年有大量的优质河蟹销往全国各地,而经营户只钟情于优质蟹,对残蟹却不屑一顾。于是,他回乡投资100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盛协公司,建起冷库、净化车间,购进蒸气锅、蒸箱、电炒炉等设备,专门将收购来的残蟹加工成蟹肉、蟹黄,作为客户做蟹黄汤包、蟹黄肉圆以及配菜等原料。公司每天可加工生产1000公斤,年生产蟹黄、蟹肉150吨,产值1000多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浙江、广东、香港等地。朱国胜说,公司还将加大投入,改造升级设备设施,加工生产蟹粉、蟹油、蟹黄酱等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除收购加工残蟹带动养殖户增收外,公司还吸纳本地50多人就业,增加其工资性收入。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近年来,钓鱼镇立足本地水产养殖等产业特色,对接市场需求,把重大农业项目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积极引进和发展农业项目,深耕农业产业链,推进传统农业从低效型向高效型转变,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投资1000万元的兴化市和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扬州等地相关食品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依托兴化鱼、虾、蟹、螺蛳等丰富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加工生产即食性、速冻型预制菜品。仅甲鱼一项,就开发出红烧、炖唇片、霸王别姬等十几种菜品,日产能10吨,年产量3000吨左右;龙虾开发出冰镇、麻辣、蒜泥、十三香等系列菜品和虾仁等。这些菜品只要加热后即可食用,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此外,公司还利用本地原料,加工生产梅干菜、春卷等,供应餐饮企业。“我们通过优质优价消化本地水产品,促进农民增收。”公司负责人李一峰说,疫情期间,公司对生产布局进行了优化,现已调整到位,即将投入生产,目标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
国社@青海丨有机肥串起高原生态农业“循环链”
农业农村部紧急部署台风“暹芭”“艾利”防御工作
武城这项目用上了“高科技”,被《山东新闻联播》点名表扬!
乐高配套商业街项目签约!集娱乐、餐饮、休闲、文化的一站式旗舰...
标准化”引领打造300亩核心示范区——农机所南亚所秸秆粉碎还田...
民宿管家、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新业态催生的这些新职业,你愿意做...
努力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两部门发布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