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14:46
河北涉县早作石堰梯田系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是旱作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数百年来,该系统不仅保留了丰富的传统作物品种和环境友好的耕作技术,还创造了山地梯田景观,见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仅有540.5毫米,且70%集中在夏季,一方面水资源不足,另一方面每年7到8月份又洪涝灾害频发。面对如此恶劣难以生存的环境,当地先民积极顺应自然,适度改造自然,凿石山积卵石以筑长城,聚尘粒而成耕地,于危机中觅得生机。
为了让土地资源发挥到极致,涉县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统筹规划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绿化荒山、山头栽松柏,兴建水利、路边建水窖,凿石造田、田里种庄稼,修庵垒堰、堰边植花椒,形成了独特的山地雨养农业系统。
山顶茂密的森林和低矮的灌丛、沿山势蜿蜒盘旋的石堰梯田、山谷的传统村落以及河流和河滩地,共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得他们在限制性资源条件下,既保持了水土,也保存了大量重要农业物种资源。
据调查,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拥有176科1204种药用植物、75科218种药用动物,其中常用药物300多种。目前人类栽种和管理的77种农业物种中传承保护了171个传统农家品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涉县人民在顺应天时、讲求地利、重视人和的农业劳作中,孕育了“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凭借着“地种百样不靠天”的生存智慧,冲破“农业生产靠天收”的自然障碍,使梯田能够奉献更多更好的食物,从而保障了人们的生计安全。
上半年全国供销系统肥料销量同比增长17.5%
兴化垛田农业系统
中国农服故事|李建国: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让我的200亩棉田净赚40...
河北滦州花生:创新发展让花生变身富农“金豆豆”
河北宁晋:玫瑰花铺就乡村振兴路
敖汉旱作农业系统
筑牢京津冀生态屏障 河北13万余名林长守护绿水青山
河北武邑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建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