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网 2022-12-06 20:05
拿出大红封底的协议书,张承武笑着问记者:“村里是不是得了大实惠?”前几日,村里与一家名为“金秋行”的健康管理公司联姻,共同组建强村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部分集体资产占股30%,除了每年41.8万元的租金外,还能获得强村公司一定比例的农产品销售分成。由此,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张承武是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王化村的党总支副书记。此村位于小舜江水库水源保护地,论产业基础,比区位条件,都难有优势可言。过去,村里有大小几十家企业,后因生态环境保护,只能整体搬迁,不少资源由此闲置。有了强村公司,沉睡的资源得以唤醒。张承武笑称“捡到便宜”,这并非客套。自己也曾做过生意,深知经商之难。
或许在外人眼中,三成股份,41.8万元保底租金,对于新成立的强村公司而言,经营压力着实有些大,但在“金秋行”的老板宋如华看来,其中固然有乡贤身份为家乡做公益的成分存在,但更实际的意义在于,通过这种利益联结机制,可牢牢与村集体坐在一个板凳上,有利于后续“银龄经济”的开发与运作,因此并不亏。
一身布衣,皮肤黝黑,满头银发,若不是架着一副眼镜,宋如华真与普通农民别无二致。他年届花甲,游子在外数十载后,如今出现在家乡村落,身份已是“金秋家园”主人翁。这缘于两年前的一次回乡,宋如华发现,生养自己的长塘头自然村,风景秀美、底蕴深厚,却是个典型的“空心村”,留守老人多,闲置农房多,无人耕种的土地多。
于是,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宋如华决意自筹资金,发起了“金秋家园乡村居家养老项目”,创办老年食堂,向老人开放。如今,在党建统领下,这个由乡贤助力康养的“王化场景”初见雏形。
记者采访时,距离开饭时间尚有一小时,三菜一汤,红烧肉,肉末茄子和炒冬瓜。86岁的独居老人陆芝芳已等着吃饭,她可在此免费用餐。而其他老人一日三餐,70至80岁的每天只需交10元,60至70岁的则交20元。对这个福利,围坐的老人们交口称赞。
起初纯属公益,很快,宋如华敏锐地察觉到商机:何不将闲置农房利用起来,统一整修后作为养老房,吸引大城市的老人们来此康养?与村干部一合计,立马一拍即合。村里拿出闲置的村小学、茶叶厂、停车场等,再帮忙组织农房、流转土地,由公司统一改造运营。宋如华还有一环,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山货土货走进城市餐桌。
76岁老太石桂娥有腿疾,如今有送餐上门,无需忧心吃饭问题。其自家两间半房,两间出租,不掏一分钱,由公司装修,租期十年,前五年年租金2500元,后五年再调整。对老人而言,不光有了收入,住宿条件还得到改善,关键有了生气,在外的儿女也更放心。
对于这种养老模式,退休老校长甘如正赞赏有加。去年,他与老伴秋爱珍慕名而来,今年入暑后,两人又相约入住,还带来了好几对老伙计。“以前住公寓时,被‘高高挂起’,年龄大不愿下楼。现在可好,这里如同袖珍宾馆,茶余饭后还能走村串户。”甘如正说,每天在食堂的欢声笑语,就如同回到儿时乡村。
据介绍,根据房型,月租价格不一,大抵两三千元,可长可短。此外,还有配套设施,原先废旧的猪舍牛栏,被改造成水吧、咖啡屋等,村小学化身研学基地,老茶厂蝶变为家宴中心。尤其是农产品销售,今年春天,仅毛笋与雷笋,就收购了30多万斤,预测年销售额有望突破400万元,农户只管种、不愁卖。
在平水镇党委书记姚建炜看来,平水大部分区域属水源保护地,生态红线要守牢,经济社会要发展,共同富裕的硬骨头在山区乡村,打开“两山”转化大门的“金钥匙”在产业,而“银龄经济”就是山区乡镇的“出山路”。
过去,王化村与周边几村同属王化乡,后被并入平水镇,但这一带仍被称作王化片区。如今,同根同生的五个村再度走到一起,组成康养党建联盟,并整合进“金秋行”公司和基层站所等多方力量,通过组织联建、人才联育、文化联融、服务联通,来盘活闲置的农房、土地和劳力,建成养老、照料、营销三大中心。
短短时间,长塘头自然村320间闲置农房被盘活。综合测算,人均可增收8000元。宋如华有个“金秋梦”,而平水有个“共富梦”,如今两梦归一,正花开王化片。形成联盟后,心往一处使,接下来,王化村将启动全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王化片区也将持续做大做强“资源盘活、产业融合、村企联动、农创文旅、数字平台”五条产业路径。有了产业导向,建设也有了方向,就围绕康养做配套。
柯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评价认为,这种以党建联盟为统领,协同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方资源力量,来推进“浙里康养”集成落地的“王化场景”,具有很强的推广借鉴价值,真正做到本村老人“有人管、吃得好”,外地老人“愿意来、留得住”。
浙江杭州市临安区 聚合资源打造“水果笋”产业
浙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浙江省赛启动仪式在杭举行
浙江仙居:加工米面助农增收
浙江开化:先行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山区共同富裕新路径
按下三农人物重启键,相约花开1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