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10-18 19:06
骄阳五月,正值大樱桃成熟上市时节,陕西省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张春正忙着和成员们一起采摘、分装樱桃。此时的他电话不断响起,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打电话找他要尝“晓文一号”大樱桃,还有种植户来电请教,要来参观他们的樱桃避雨棚。
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位于的陕西省宝鸡市齐镇党家寨村,合作社按照“改品种、改树型、改模式、提创新、提品质、提品牌”的思路,已发展为集樱桃种植、苗木繁育、技术服务、党员干部及高素质农民培训为一体的合作社,年产大樱桃50吨、樱桃苗木30万株,年参观培训人数达2.11万余人次。2021年合作社总收入达360多万元。
一、“晓文一号”,两代人的精神传承
1986年,张春的父亲张晓文认准大樱桃的商机,从在党家寨村试种一亩地开始,最终培育出樱桃新品种,并于2014年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被定名为“晓文一号”。这一备受肯定的优良品种以眉县为原点辐射全国,推广种植后富了千万农家。老农人张晓文则被誉为宝鸡市樱桃种植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大樱桃已经成为宝鸡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6年张春大专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当他得知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时,心想,父亲一直在种植大樱桃,效益非常好,如今农村缺少年轻人,我何不回到家乡发展。与父亲沟通后,他毅然加入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合作社学习,虚心向广大种植户请教技术知识。
看到合作社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生产一线为果农热情服务,看到他们的付出得到回报,张春觉得必须把思想的转变和行动相宜地结合起来,使自己把每一点思考和每一次实践对应起来。由于自身欠缺农业生产基础知识、系统的园艺理论,他于2009年10月考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继续深造。
2011年11月,成员推选张春为合作社新一届理事长,他自此成为合作社的带头人。针对合作社主要以种植为主的特点,他确立了“科技创新,服务农村”的理念,开展新技能、新知识实践,将自己的科技创新运用到生产和服务中去。
几年来,他不断学习实践、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合作社也被评为“中国科协、财政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陕西省百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陕西省旅游观光果园”“宝鸡市十佳农民合作社”“宝鸡市农村青年科技示范基地”等。
樱桃好吃树难栽。围着樱桃树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并不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继续从事果树种植行业,但2018年底,已经找到工作的张春,在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从公务员岗位辞职,再次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很快,皮肤晒黑了,人也累瘦了,往果园里一站,也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但和老一辈果农不同的是,张春进果园总是带着云台和手机,在樱桃树下录视频、开直播,通过网络谈客商、谈价钱。如今的张春不仅在眉县干得有特色,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更是走出眉县,在岐山县流转耕地281亩,办起了岐山县春天樱桃种植家庭农场,带动岐山县群众产业增收。
二、科技创新,勇立发展潮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企业只能被社会淘汰。张春在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进行科研。樱桃树和果实近些年深受病毒侵害,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他便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请教,开展樱桃茎尖超低温脱毒。超低温脱毒技术将茎尖置于零下196℃液氮中进行短暂处理。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较其他传统的脱毒技术,有操作容易、过程简单且成活率高、脱毒苗生产率高、需要的时间周期较短等优势,一般1~2个月的时间即可得到成活的试管苗。这项技术已实现高质量丰产果园,达到高产量优质、优品的目的。并实现3年挂果40%、4年丰产90%,同时解决2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就业。
青年富有朝气,对新事物总喜欢孜孜不倦地追求。伴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出,传统农业正面临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他们采用超细长纺锤形的管理办法,使大樱桃树树冠控制在2米以内,高度在2.5米左右,这样的小改动可降低劳动强度50%,实现了“1年栽植、2年结果、3年收益”的种植技术新突破。
樱桃每年5月份成熟期最怕下连阴雨,长时间下雨会使樱桃裂果。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成熟期降雨,使好多果农几乎全园绝收。2019—2020年,为解决阴雨裂果的问题,张春组织青年和部分果农外出学习南方樱桃避雨栽培,回来后立即组织讨论,因为眉县和岐山地区处于秦岭北麓,下山(南)风较多,以前大家栽植的都是乔化砧木,树冠大,采用南方的避雨栽培不适用。乔化避雨棚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只能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建设避雨棚。经过两年的努力和不断改进,张春取得了成功,并将自己的经验在青年王鑫、陈凯等人的园子实施,成功破解了这一技术难题。如无极端天气,避雨棚建成后可降低裂果和霜冻自然灾害9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
三、树立品牌意识,赢得市场好口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坚持诚信经营,张春始终将它作为樱桃产业发展的至上理念。每年11月下旬都是大樱桃苗木销售和栽植的黄金时间,每到这个时间,各地客户纷至沓来,在合作社基地选购种植苗,在一次装车过程中,由于员工疏忽,将“晓文一号”和其他品种直接混杂在了一起,而河南的客户又指定只要“晓文一号”,还特别叮嘱不要把品种搞混了。该员工担心说了会扣自己工资,抱着侥幸的心里将苗子发了出去,客户将情况给张春反馈后,他自己驱车往返800多公里,从眉县赶到河南客户的基地,当着客户的面直接将价值600元的两捆40株树苗进行了销毁,又给客户带去了补偿的60株“晓文一号”樱桃苗。客户看到他这么负责,感动不已,后来又亲自带着亲戚朋友专程来购买樱桃苗,而且这一带就是连续4年。
2019年,张春与岐山县八角庙村委会合作,在村里建成了占地6亩的果品交易市场,种植大樱桃园1400多亩,辐射带动岐山县发展大樱桃种植3000多亩。眉县金地大樱桃合作社成功在外县建立了新的种植基地,先后吸引了四川、湖北、河南、云南、山东等20多个省市的农户慕名而来引种栽植“晓文一号”、美早等10多个大樱桃品种10万多亩,为当地创造产值突破10亿元。
四、依托主导产业,培养高素质农民
张春采取“1+1+N”的模式,不断提升果农科学管理水平。主动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眉县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院校单位的专家为贫困村和樱桃种植村开展品牌农业、樱桃季节管理技术、新媒体营销等讲座,培养技术能手,打破“种得好就能卖得好”的传统思维,培育职业农民人才。由眉县农业信息宣传培训中心与合作社对接,按照需求,首次开设了大樱桃职业农民(初级)培训班,传授大樱桃种植管理知识和农产品营销理念,培养大樱桃职业农民45人。他本人又受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邀请,为四川、甘肃、河南等省农业农村部门科教、产业脱贫办及农广校负责人和产业脱贫户、职业农民共1.22万余人进行现场(视频)授课,讲授农产品品质提升、未来农业发展风险、大樱桃生产经营技术。目前,除本省学员外,还有新疆、青海、四川、河南等7个省份的学员前来考察学习,前后接待学员2.55万余人次。
五、制定种植标准,引领技术新潮流
“以前都是自己在家摸着干,又不知道咋管,看到别人打药我也打药,看到别人施肥,我也就去施肥。本来自己的树缺钾肥,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别人的地施磷肥,就跟着一样去地里折腾一回。现在有了技术标准和他们年轻人的指导,再也不用花冤枉钱、走冤枉路了,去年我5亩地初结果,就卖了4万多元!”家住眉县齐镇党家寨村的王玉伟快乐地说道。
张春始终坚持从源头到餐桌的可追溯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一是不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产、学、研”协作,提高管理技术标准。二是苗木自繁自育保证了苗木的品种纯度和质量。三是农户果园生产严格按照《大樱桃标准综合体》《大樱桃栽培实用技术50问》等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糖醋液、悬挂捕食螨等物理和生态防治措施,确保果品质量和安全,只要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作务的农户基本可达到矮化“晓文一号”大樱桃“1年种树、2年结果、3年收益、4年丰产”,株产30~50斤,亩年均收入3万多元。四是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从春天到冬季,每一项管理都做好档案记录,做到“有身份的大樱桃”。
六、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职责
张春在致富的同时仍然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和党员应该履行的职责。他积极响应县农业农村局及镇政府的号召,组织精干技术力量,常态化参加产业发展义务宣传,年开展60多场次进村入户现场指导,化解群众思想顾虑,解疑答惑,不断增强产业吸引力。同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生活问题,对有发展产业基础的免费赠送樱桃苗,免费修剪,指导作务,变“输血”为“造血”,党家寨村陈定国等4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脱贫,常兴镇尧柳村李红兵等2户贫困户2020年实现了产业脱贫,使合作社对口帮扶的4个村68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脱贫。
实行村企联合构建产销一条龙链条,由合作社牵头,在樱桃销售季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品牌质量意识,并组织外地客商在樱桃市场进行预收购,解决果农产品卖难问题。同时积极尝试开展冷链运输,2021年樱桃市场销售总量达30万斤,产值突破450万元,发售樱桃快递1.3万件。
通过张春和他的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品牌、创新、标准”组合拳和“实体+电商”两条腿走路,合作社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合作社也在不断扩充新鲜血液,巩固了农村的桥头堡作用。同时,进一步强化了青年组织意识,提高了青年履行义务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和减少了人才流失现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生投身农业、服务农村,让产业发展跨上疾驶的高铁列车。
(作者单位:孙超超,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王媚,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金地大樱桃专业合作社)
跟着“蛋蛋”学电商 孵化乡村新网红 ——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帮扶...
走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习近平向国际民间社会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交流大会致贺信
#解码十年#,解锁出一串发展密码
聚焦丽水“三农”故事 “共生智慧”助力两岸融合发展
台湾嘉宾邱毅谈品质农业: 乡村振兴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最佳纽带
2022两岸(丽水)品质农业高峰论坛在缙云举行 聚焦丽水“三农”故...
“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治理 “智慧农业”解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