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服故事|2人挑战种收3000亩棉田,能成功吗?

2022-11-27 19:1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广阔且充满魅力与神秘的一方之境。这个“巨无霸”地级行政区的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和江西四省面积之和,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的四分之一。

2021年,在巴州的产棉大县尉犁县的广袤棉田上出现了这样的身影——

两个“90后”,说要完成3000亩棉田的从种到收。

若按照两个正常成年男性人工耕种平均一亩地需要1.5小时计算,那么3000亩则平均需要4500小时。

什么概念呢?

两个人要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保持稳定工作效率,同时持续工作187.5天,才能种完3000亩棉田,收棉花的时间另算。

这事儿,连种地经验丰富农民都认为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然而这两名来自国内农业科技企业的员工站在这还未播种的3000亩土地上,带着四架无人机、三百多套智能设备,开始了他们的“挑战不可能”。

“两个人挑战3000亩超级棉田,看看能不能用我们的科技再给农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极飞科技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艾海鹏兴奋地说道。

无人播种机被操纵启动,在大地上拖出笔直痕迹,路线误差在2.5厘米以内。智能灌溉、AI识别病虫草害、农业无人机精准施药等一条龙行云流水的高科技棉田播种,一个小小的平板电脑就能搞定。

11月以来,经过6个月实验,棉田在出苗期遭遇严重风灾的情况下,凭借后期数字化、智能化的精细管理,棉田收获的季节到来时,这块3000亩的棉田共收获棉花700吨。这两位“90后”成功验证无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农田的可行性,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与科技的力量给予农业发展的强大加成。曾经依靠传统方式生产的农业,在插上数字的“翅膀”后,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迈向现代化,新疆产出的棉花,也愈发具有科技与现代化的魅力与气息。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的数字经济”。这十年,从城市到农村,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而两人种收3000亩棉田所创造的奇迹便是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同时也重塑了社会分工。“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像艾海鹏这样,有着数字职业标识的从业者正在逐步增多,在如今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典中,数字职业标识的数量已高达90多个。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的数字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小到每家每户的“盘中餐”,这股“中国风”数字化浪潮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强悍的科技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