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9 02:24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良好生态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天祝县对外展示形象、实现后发赶超、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生态修复显底色 安全屏障更坚固
天祝县肩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始终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方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等工程,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
全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2016年至今,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12万亩,封山育林46.81万亩,通道绿化571.5公里,义务植树611.22万株。全县累计建成禁、休牧草原围栏510万亩,轮牧围栏2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4.38%,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94.54%,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0.5%,绿色底蕴不断深厚,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
绿色发展产业兴 华锐大地展新颜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藏土民俗风情、秀丽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六大景区建设稳步推进,“青藏之眼·绿色天祝”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入选“2020中国最具民族风情百佳县市”。祁连冰沟河国家4A级旅游景区、马牙雪山、金强河畔、祁连山国家公园等自然风情,“岔口驿赛马会”、“华锐藏族民歌”、“土族格萨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鞘岭长城、松山古城、祁连岔山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群等古迹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持续培育壮大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牛羊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全县高原夏菜、藜麦、藏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特色养殖牛、羊、马170万头只(匹)。“天祝高原藜麦”荣获国家地理标志,“闹格尔”“一年一穗”等4个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商标品牌,注册农特产品商标241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生态工业蓬勃发展,累计投入污染治理资金30多亿元,治理改造提升企业100多家,金强工业集中区创建为省级工业园区。松山滩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装机规模已达55万千瓦,风电、光电清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只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的一个节点,全县上下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上游天祝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准确把握“三新一高”导向,深入开展“五大行动”,全力抓好“八件大事”,努力建设“八个天祝”,争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山川更加秀美、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满意的时代华章。
(全媒体记者:王春财 张禾)
美丽中国展新颜——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首届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论坛在京举行
习语阡陌第78期:“净化修复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我们这十年•民生改善|天祝县藏医院:在传承创新中守护百姓健康
我们这十年•生态改善|青藏之眼 绿色天祝——天祝县创建国家生态...
[天津]市农村中心到津南区、武清区、静海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调研
河南临颍:水墨湿地 生态如画
农业农村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