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发布 2022-11-16 01:29
产业兴,百业旺。
走进田野,“小茶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谱写脱贫致富“大文章”;来到园区,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奏响工业发展“新乐章”;贴近山水,一步一景,生态文化旅游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图|产业兴旺。(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把握“时”与“势”,聚焦“谋”与“动”。近年来,咸丰县顺势而为,谋定而动,坚持抓大产业、谋大项目,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建集群,把一个个产业做实做精做强,聚合起产业发展成为挺起县域经济脊梁的澎湃动力。
茶园,氤氲生香;田地变成“金窝窝”。
咸丰,属于“世界硒都”核心板块,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茶叶生长。全县各级各部门因势利导,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要求,围绕茶产业发展,从引种试验入手培优品种,按标准化种植建绿基地,工业化生产提升品质,区域化创建“唐崖茶”公共品牌,破解茶产业“低产低效”问题,探索出一条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截至目前,茶叶基地面积达28.3万亩,白茶产业从无到有,面积已经达到14.5万亩,实现产值突破10亿元,咸丰县因此成为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富硒白茶县。
茶产业,是全县以“三茶果药猪”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图|大沙坝茶园。(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全县围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优农业产业链条,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74亿元,较2011年的20.37亿元增长119.49%。
粮食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推广良种良法,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9万亩,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
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探索形成“三茶果药猪”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架构,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年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上。
图|彭家沟黑猪养殖厂房。(资料图)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咸丰县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从技改扩能、市场拓展等多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全县现有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破解传统农业“大肥大药”问题,做“减、提、治、循”四字文章,全力实现“药更少、肥更优、土更净、用更尽”,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山区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咸丰县:“减提治循”管源头 绿色发展见真功》入选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聚焦县域特色产业,整合县内企业品牌,打造出“唐崖”区域公共品牌,现已经授权咸丰县64家企业使用,“唐崖茶”相继获中央电视台7频道《每日农经》,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宣传报道,唐崖系列产品亮相农交会、茶博会、武汉农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
图|茶叶加工。(资料图)
从白水坝到忠堡,从武陵石材之都到高新产业园,湖北咸丰工业园区宕开一笔,拓展园区,传统工业蝶变升级,绿色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工业是经济之本、财力之源,工业兴则经济兴。
启动忠堡工业园拓园建设,“一区两园”格局形成。新建标准化厂房14.17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2家;新建办公、住宿、培训、物流、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产业促进中心3万平余方米,可容纳20余家企业入驻办公,1500余名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食宿;新建园区4.3公里道路通车使用;新建700T/d的污水处理站和2500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投入使用。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同步推进,园区功能逐步健全,承载能力有效提升。
图|忠堡工业园二期厂房。(资料图)
咸丰牢牢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最大动能,把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的最强支撑。围绕“一区多园”空间规划布局,强化要素保障、基础配套、资产盘活,做大做强白水坝——忠堡主园区,做优做特坪坝营、清坪、朝阳等乡镇园区,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按照“四量”思路,实行“一链一长一策一专班”,补链延链强链,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硒食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智能制造、绿色建材“四大工业集群”。
图|白水坝工业园。(资料图)
目前,绿色建材产业逐步壮大,入驻绿色建材企业23家(规上企业5家),建筑石材板材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平方米,石材粉体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骨料加工能力达500万吨;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入驻智能制造企业19家(规上企业3家),总投资51.8亿元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后劲勃发,入驻硒食品精深加工企业7家(规上企业3家),投资1.2亿元的硒粮集团(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全面投产;企业培育蹄疾步稳,现有工业企业65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 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硒粮集团、湖北皇恩烨新材料等企业正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
图|新农佳科技有限公司。(资料图)
绿水青山促发展,满目新景入画来。行走于咸丰的山水之境,触摸文旅发展脉搏,处处呈现新气象。
今年国庆假期,本地游、近郊游、周边游成为大众出游的首选。各地景区景点纷纷通过增加“沉浸式”体验项目,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旅需求,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图|湾田近郊游。(资料图)
近年来,咸丰树牢大抓旅游、抓大旅游导向,围绕“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定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依托“绿”优势,融入“土”元素,做大“凉”品牌,加快文旅、农旅融合。围绕“春之茶、夏之凉、秋之味、冬之雪”主题,精心策划推出“四季游咸丰”系列活动。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实现“一部手机游咸丰”。以坪坝营森林公园、唐崖土司城址、唐崖河黄金洞景区为核心,擦亮“世遗”名片,树好“康养”招牌,做足“红绿”融合文章。
全县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242.56万人次、19.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13.31万人次、44.21亿元。
图|恩施州首届“凉交会”咸丰县主场推介活动。(资料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咸丰坚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擦亮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发掘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真正让文化和生态这对“翅膀”同频共振,带领咸丰飞得更高,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人们在绿水青山间感受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图|南剧小戏《宗规家训》。(资料图)
咸丰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兴产业谋划新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稳的基础、增添进的动能,正聚力扬帆、乘风起航。
全媒体记者:文朝顺
河北:机械化采收助力中药材产业降本增效
福建设五十亿元专项贷款用于纾解纺织鞋服产业困难
"双碳"产业的成都样本:为我国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生态名片”展新颜
【献礼二十大】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奋进姿态推进橘隆冷链配送中心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飞鸟翔集公鸡淖 水清岸绿生态美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商务局:创新思路招商引资 砥砺奋进提速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西辛营乡:培强党建“动能源泉” 力促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