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县融媒体中心 2022-11-15 05:04
农业农村局: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沽源县农业农村局将特色种植业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广高效设施农业。目前,该县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发展到30万亩,培育大樱桃等错季水果种植示范基地5个,高标准建成省级农产品安全县追溯点10个,“两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1.6万亩,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出了一条“田园生金”的乡村振兴之路。
培强壮大特色种植业
一是壮大藜麦产业。紧盯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目标,在藜麦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和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链基础上,今年积极争取藜麦种植补贴资金400多万元,新增富硒、有机藜麦种植基地2万亩,实现藜麦总种植面积3.5万亩目标,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藜麦企业家高峰论坛暨中国沽源农民丰收节活动。
二是发展万寿菊及中药材产业。积极与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对接,引进承德亚欧果仁有限公司万寿菊种植及加工项目,并为农户争取种植补贴资金120万元,落实万寿菊示范种植面积50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4万亩。
三是建设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邀请马铃薯首席专家金黎平教授来我县调研指导,为发展标准化马铃薯产业指明方向。目前,已成立中国农科院金黎平专家沽源县工作站,完成了马铃薯新品种繁育基地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遴选工作。由工作站组建马铃薯种薯选育小组,引进、试验一批旱作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和鲜食马铃薯新品种。
积极发展智慧农业
一是开辟科技阵地。依托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市农科院,充实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驻沽源专家工作站力量。同时,增设1个省级和6个县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驿站,吸纳和聘请院士或专家把脉问诊特色农业。
二是抓好科技培训。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目前,已完成两期藜麦和樱桃种植技术专题培训、三期万寿菊和中草药种植培训。
三是发展智慧农业。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并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等科技手段,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扩大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的普及,解答种植户的技术咨询和科技信息推送,实现农业科技在平台上发布、展示、交流。
四是增加科技含量。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和有机肥项目,与中国农大、河北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进沽源博新农业实施70个樱桃大棚的标准化种植,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系统,实现数字农业的转身。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整合资金1300万元,完成全县14个乡镇残垣断壁清理、破旧房屋拆除、美丽庭院建设等重点任务。截止目前,清理生活垃圾12755方,清理禽畜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1943吨,清理杂物330处,清理沟渠、坑塘103处,清理庭院827户,拆除破旧房屋462处,拆除破旧院落311处,拆除违章建筑272处。同时,加快推进村庄美化,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和停车场72处。
二是新建公厕高标高质完成。整合资金612万元,实施13个乡镇44个行政村的54座新建公厕项目。同时,按配套建设标准,分别完成库伦淖村和马神庙村新建旅游景区公厕。实施了4个乡镇7个整体推进村新建户厕750座。并建立农村户厕清掏、维修、管护、无害化处理长效管护机制。
来源:沽源县农业农村局
【新时代文明实践】靖远东湾:落实低茬收割 严禁秸秆焚烧
乡村旅游为苏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赋新能
鞍山市秋收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广东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山西财政强化农村电商和乡村e镇资金保障
滁州:加快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新民乡村好“丰”景 致富创收有方法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