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融媒 2022-12-08 16:00
江津是西南地区最早种植红薯的地区之一
各类口感舒适的红薯食品大家司空见惯
可你见过被忽略的红薯秆成为美味
(农户习惯称为红薯秆,正式名称为红薯叶柄)
而且还是出口的食品原料吗
10月26日
记者来到了西湖镇黄泥社区
实地解密“废秆秆”变身“金秆秆”
背后的故事
▲鲜红薯杆
▲在收割后的红薯藤上采摘红薯叶秆
“这红薯秆还真能卖钱,还真要出口到国外啊!”在收购现场,60岁的施隆英虽然拿着刚得到的120元钱,但仍然是一脸不可思议——家里种植了一亩多红薯的她,花了半天时间将地里的红薯秆收拢,送到收购现场,半信半疑地拿到了这份“意外的惊喜”。
▲村民施隆英在地里收割红薯藤
▲施隆英拿着卖红薯杆的钱喜笑颜开
“虽然很早就和农户达成协议,但不少村民都难以相信这东西能够卖钱。”收购方重庆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祥沛说。
原来,在日本和韩国等地,红薯秆是许多家庭制作泡菜和凉菜的优质原料,不少品相好的红薯秆甚至还能摆上高级酒店的餐桌。于祥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这一信息,心动的他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专门学习了红薯再利用开发技术。最终,经过对西南多地的考察,他和伙伴们选择了在江津开办企业。
▲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到村民家里收购
“10月预计要发出20吨。”于祥沛介绍,公司的加工车间位于西湖镇当地,收购来的红薯秆经过杀青、冷却、晾晒、烘干封装后,会迅速装车运走,预计在7天左右即可通过广西南宁出口国外。
▲于祥沛为红薯秆杀青
“加工后的红薯秆会从青绿色变成金黄色,到时候就真的成‘金秆秆’了!”于祥沛抱起一团卷曲缠绕的红薯秆说。一亩红薯地全年可采摘两季,约1500斤红薯秆,按照市场收购价每斤0.7元计算,可额外为农户增收1000元以上。
▲晾晒
▲晒干后的红薯秆
目前,该公司已和西湖镇、吴滩镇、蔡家镇的8个村社达成了收购合作意愿,预计今年可出口50吨,可为农户增收100万元左右。下一步,公司除了继续推广收购红薯秆,还将逐步开发红薯主藤、红薯粉、红薯叶、红薯叶茶等产品种类,有力拓展农产品出口平台。
从没人要,到“出国门、闯世界”,江津红薯秆将完成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红薯秆“变废为宝”,在区内尚属首例。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技术,构建销售渠道,让更多普通农产品焕发新生,对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全媒体记者:陈婷 贺奎 胡德赛 王明
红薯种出“甜蜜”致富路!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将于10月27日召开农机“走出去”经验分享会
沙沟红薯产业园迎来新的增收“薯光”
千亩红薯获丰收 田间地头采收忙
《瞭望》点赞齐河: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山”兼得的发...
二十大时光 江津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嘱托闯新路 满怀信心向未来
二十大时光 | 江津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
静宁“90后”小伙返乡创业:从牛棚“哞哞”声走出来的致富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