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01:37
“放生”是流传在受佛教影响的东亚国家里的特有现象,本是基于朴素的爱护生命理念、将被人类捕捉的动物放归大自然的风俗习惯,放生者大多抱着“行善积德”的心态为之。
但是一些所谓的“爱心放生人士”总会不定期地吸引互联网的关注。
而他们风靡网络的方式则是——放生各种匪夷所思的物种。
比如前段时间的放生矿泉水。虽然看上去
是一种人畜无害的行为,但这种不讲科学、盲目崇拜,刻意拔高放生意义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心理却值得警惕。若是个别人的愚蠢得到扩大,把“放生”概念带偏,弄得“万物皆可放生”,那就不只是个笑话了。还有前几年的放生宠物龟。但这基本上会要了它们的命:
(截图来自凤凰WEEKLY)
多地都有人放生毒蛇,甚至导致了村民死亡的悲剧:
放生外来物种鳄雀鳝。但它不仅会破坏我国生态平衡,还会攻击人类,堪称“百害而无一利”的外来生物入侵者。最后为了抓捕这两条鳄雀鳝,当地甚至抽干了整个湖的水:
放生有害鱼种“清道夫”。殊不知清道夫在我国国内几乎没有天敌,并且所到之处鱼卵都难以存活,会严重破坏我国的生态链:
很多时候,放生者大多抱着“行善积德”的心态为之。但如果放生的手段不合理,那就不是行善而是作恶,放生可能变杀生,功德可能变缺德。甚至还有违法的风险。
如针对上文中提到的放生鳄雀鳝、清道夫行为,随意放生外来入侵生物会对自然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还会威胁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并且我国法律对物种放生有严格规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朴素的观念看,放生是基于爱护生命的理念、将动物放归大自然的风俗习惯。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放生只是野生动物复健的最后一个环节。所谓野生动物复健是指为那些受伤、遭遗弃或者其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提供救护、安置、喂养,最终使其返回自然的活动。
《野生动物复健简化标准 第三版》中的野生动物复健的标准化程序如下:第一步是动物的收治,第二步是稳定动物状况,第三步是初步检查,第四步是初步治疗,第五步是康复治疗,第六步是放归前训练,接下来是放归评估,最后才是放归野外。
并且放归的地点和时间也很有讲究。从地点来说,对于野外捕获地点确切的野生动物,放归时尽量接近原处。对那些不能确定来源的野生动物,要尽量放回接近其生境的地方。从放归时间来说,冬天不是放归蛇、龟等变温动物的好时候。对于收治的候鸟,问题要更复杂些,如果康复时已经过了迁徙季节,最好将其放归到它的迁飞目的地附近。
鉴于目前我国野生动物救助复健机构相当稀少,如果觉得以上这些步骤太复杂太专业,还是不要自作主张,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让专业人员处理。可不要把“放生”变成“杀生”了。
| 参考资料:【解局】这是放生还是杀生?(侠客岛)
中国人放生,可能比杀生更残忍(凤凰WEEKLY)
随意放生有害鱼种“清道夫”求福?网友:这种福气给我都不要(共青团中央)
“放生”矿泉水,是什么人类迷惑行为?(中国新闻网)
如此放生,脑子有坑!(果壳)
观察者网
| 综合整理:农视网三农头条编辑 刘怡迪
玉米储藏不可不知的几点
剑河:发展林业“碳汇” 释放生态红利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丨林业工程师毛英:让丁香绽...
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李克强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说:"关门"可不是"大吉"!
谈“激”色变?大可不必!这样最安全
放生不当惹麻烦
积德行善求福报?“爱心人士”在景区放生鳄鱼!官方紧急搜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