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通了,美丽乡村活了

缙云发布 2022-11-28 15:37


深秋,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大洋镇九曲十八弯的“四好农村路”上,绿的山、红的树、黄的叶,深深浅浅的颜色搭配,潺潺溪流的点缀,构成一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画,吸引着无数游人驱车前往,感受田园之美、村庄之美、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的畅通,让素有“缙云西藏”之称的大洋镇,缩短城乡距离,迸发出新活力,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通农旅融合“快车道”

近年来,大洋镇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尤其是今年深大线(坦五线-小环湖)路段提升改造完工,与抽蓄工程方溪线相衔接,破解交通“瓶颈”,不仅方便了1.7万大洋人民的出行,更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盘活旅游资源。

环湖村第一批农家乐民宿经营者上官洪洋,大洋镇“四好农村路”变化受益者之一。他说,每年6到8月是农家乐民宿最忙的时候,令他没想到的是,今年不但天天爆满,还需要提前两周预订。

“以往的环湖隧道至坦五线,就像‘瓶颈’一样制约着大洋镇的发展,50座以上的旅游大巴几乎没有,外地旅行社驾驶员一提到大洋都摇头不愿来,导游也一样。”说起“四好农村路”,上官洪洋打开了话匣。

上官洪洋给记者算了一笔个人账。今年夏季,他从6月20日开始营业,8月30日结束,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大巴接踵而至,共接待14批次客人。25个房间,50个床位,营业收入近30万元,刷新历史纪录。

“全长2.9公里的深大线(坦五线-小环湖)路段提升改造后,从原来平均3.5米宽的路面,加宽到6米。县城至大洋旅游大巴不但畅通无阻,路上行程还能足足缩短1小时。14批次旅游大巴,驾驶员只换过一次,导游一次也没换,现在他们可喜欢来了。”上官洪洋开心地说。

上官洪洋不仅是农家乐经营者,还是环湖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又给记者算了一笔村总账。目前环湖村有农家乐民宿25家,床位482个,今年累计接待游客2.8万人次,年收入达到350余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50万元,成功实现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

  大洋镇农产品仓储中心

“游客的大批涌入,也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梅干菜、笋干、土豆、甜玉米、土鸡,还有时令蔬果等等,都成了游客的抢手货。甚至连农家乐门口种植的观赏花,也成了商品。”说起这些,上官洪洋如数家珍。

“车在路中行,人在景中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环湖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通乡通景”公路项目将沿线风光、休闲公园、农事体验等节点串点成线,美出了新高度。在“四好农村路”的带动下,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推进乡村农旅深度融合,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

助力乡村振兴“直通车”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大洋镇相关负责人如是说。畅通的路网,便捷的运输条件,不仅盘活大洋的旅游资源,更是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大洋镇是缙云茭白的主产地,有着600多年的茭白种植历史。全镇种植茭白7000余亩,产值超亿元,是大洋镇的主导产业。“大洋镇、万亩绿、美人茭”,这是民间流传的“三字经”,更是对大洋茭白的形象比喻。

王林周,土生土长的大洋镇前村村人,茭白种植大户,与茭白打了20多年的交道。每年收获的季节,也是他最发愁的时候,“由于道路运输‘卡脖子’,经销商不愿来大洋镇收购。辛辛苦苦种植收获的茭白,如果不能及时卖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那么,一年的收成就打了水漂。”

“今年的茭白喜获丰收,销售更是火爆,最高的能卖到6元一斤。20亩茭白,总收入28万元。路修好了,生活更便利了,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说起这“四好农村路”带来的变化,王林周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同样来自大洋镇前村村的王洪理,从事茭白及茶叶经销30年。茭白盛产季,王洪理需要从金华、永康、丽水等地调度大货车,驾驶员一听是跑大洋镇,即便运费高,还是个个头摇得像拨浪鼓。说起这弯弯的山路,王洪理感触颇多,“恼火的是,我这边茭白收购好了,大货车也调度了,结果驾驶员半路逃回去的事时有发生。”

王洪理说,其实运费的高低于他而言是其次,直接受益的是种植户,所谓水涨船高。路畅通了,销售计划精准了,在波动大的茭白市场上就有发言权了,反过来又直接关系到种植户的收益。茭白如此,茶叶也然。

与环湖村、前村村一样,大洋镇许多村庄的变化都是从修路开始。石亭至寮坑线,大洋至和合线……翻开大洋镇的交通路网图,一条条乡间小路串起各个村落,一条条宽阔大道通向四面八方,勾勒出“内外畅通、主次衔接、村村相连”的美好画卷。

创新管理模式“路长制”

建好,只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开始。如何管好农村公路,让建好的农村路更好、更长久地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是大洋镇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必须要跨越的另一道难关。

“三分靠建,七分靠养。”大洋镇党委副书记徐进介绍,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和举措,专门配备了农村公路养护专职工作人员,对乡村道路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和病害隐患。同时,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每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兼职“路长”,立足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道路,畅通养护渠道,做到责任明确、统筹管理、常态巡查、及时处置,真正实现定路、定人、定责。

据统计,三年来,大洋镇“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投资1700多万元,农村低等级公路提升28.096公里,实施路面维修26.658公里,农村公路水毁项目21处,实现“交通线”向“自然风景线”“生态富民线”“人文田园线”的转变。

“毛细血管”疏通了,美丽乡村活了。如今,一条条风景线串联乡村、扮靓村庄,成为驱动经济腾飞的强力“引擎”。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