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发布 2023-01-06 16: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2年初,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在宝鸡凤翔区开展面积达2.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拉开高标准农田建设序幕。
凤翔区柳林镇是典型的丘陵旱地,多数农田靠天吃饭。通过梯田修筑、灌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对山、水、田、路等进行综合整治,落实管护制度,可提高土地产出效率。
“过去,这些地方要么道路不通,要么地块分散、高低不平,只能通过翻土播种,靠天收粮。”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林涛介绍,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建设高标准农田涉及方方面面,它不像修桥铺路那样有直观的成绩。
“旱改水”即“旱地改水田”,是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国家战略,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一项保护耕地的惠民举措。
“旱改水后农民再也不用靠天吃饭,像柳林镇属于丘陵地带,一遇干旱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旱改水后每亩地小麦产量可达1000斤左右。”罗林涛说。
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共同组建,包括了土壤样本库、耕地土壤馆和实验中心、研发中心和试验田。
据了解,中心依托中陕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耕地保护的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的源头性创新及成果转化,从农田标准化建设、产业模式、智慧耕地等方面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理论、技术、产品、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研究,破解耕地可持续发展科技瓶颈。
同时,积极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淤地坝高产农田建设,涉农资金整合以及闲置土地农业化利用等工程业务,最终打造成集科研—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罗林涛说,“造”要造得好。2022年以来,中心结合未利用地开发、废弃矿山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空心村”整治等,新复垦了诸多优质耕地。
截至目前,中心先后在宝鸡、渭南、商洛等地,累计创建20余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实现了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完成了陕西省 10 个地市 11.4 万份土壤表层样品和 1000 余个土壤剖面以及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近万个耕地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入库工作。
2022年以来,中心先后与杨凌农业云、华为农业数谷、龙翔数字科技、加拿大滑铁卢生物科技团队黄晓东、北京天下图科技等企业等进行对接,围绕隐形绿色液体地膜、生物技术修复改良盐碱地、bga土壤调节剂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上下游产业技术应用等领域探索合作事项,为助推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农业农村部答复打击电捕滥杀蚯蚓行为,保障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有...
霍城镇:“四抓”举措 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
霍城镇:冬日无闲抓项目 凝心聚力开新篇
山丹:聚力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龙潭司,汇聚力量缔造“最美”
河南鹤壁用好“四级网络”保护群众健康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喜迎县“两会”】台江县政务服务中心...
微观乡村振兴||大二号回族乡:聚力打造党建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