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发布 2023-03-08 15:48:25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在社会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积极营造浓厚的道德风尚,根据中共缙云县委办公室 缙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缙云县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经组织发动、单位初审、专项评审组推荐、部门联审、综合评审等程序,确定缙云县第八届道德模范推荐候选人16例,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从2023年3月3日至2023年3月10日。公示期间,可以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缙云县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请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反映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借机诽谤诬告。联系地址:缙云县五云街道黄龙路38号,邮编:321400,联系电话:3312574,电子邮箱:wmb0578@163.com。
缙云县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组委会办公室
二〇二三年三月三日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缙云县公安局新建派出所
简要事迹
2012年,缙云县公安局新建派出所通过浙江电视台“彩虹计划”栏目了解到周勇芬的事迹。当时周勇芬只有10岁,母亲去世,父亲因为疾病干不了体力活,家庭情况非常窘迫。懂事的周勇芬知道家里困难,书包坏了补一补继续用,唯一愿望是能吃上一顿肉。新建派出所的民警了解后,立即募集了1000多元助学金,还特意买上猪肉送到勇芬家,并告诉她:“以后新建派出所就是你的家!”周勇芬和新建派出所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十年以来,新建派出所的所长换了三任,民警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对周勇芬的帮扶从未停止,每一位民警都把周勇芬当作自己的家人。2022年7月,周勇芬得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北科技大学,圆了她的大学梦。十年守望帮扶“彩虹之女”周勇芬的故事也被国家、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
陈灵坚
陈灵坚,男,1967年2月出生,56岁,群众,籍贯浙江缙云,现任杭州高琦香精化妆品厂职工。
曾获荣誉
曾获国家卫生部(卫健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无偿献血金奖3次、银奖2次、铜奖1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无偿献血之江杯奖、特别奉献奖等荣誉。
简要事迹
2002年3月的一天,陈灵坚在逛街中偶遇献血车,得知血站缺血,他立刻撸起袖子,“从今天起,我每年都来献血!”至此,他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除了日常献血,陈灵坚还积极参加应急保障献血。“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鼓励带动身边100个亲戚朋友献1次。”他常常向周围的朋友、亲人宣传献血知识,消除人们对于献血的误解,在他的影响下,他周围的亲戚朋友也开始了自己的爱心献血之路。每逢有空,他也会和志同道合的“献血达人”们一起,现身节假日街头、夏季广场,普及献血常识、参与志愿服务。从2002年至今,他累计无偿献血229次(成分血为主),献血量达86400毫升。如果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的献血量可以挽救108条生命。
杨鹏鹏
杨鹏鹏,男,1987年6月出生,36岁,籍贯陕西清涧,缙云县爱在蒲公英志愿者联合会会长。
曾获荣誉
曾获评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丽水之干”青春榜样、“丽水市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在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获铜奖。
简要事迹
大学毕业后,杨鹏鹏来到缙云壶镇工作创业,2013年起与伙伴先后组建了“爱在蒲公英”“爱在夕阳”等志愿服务团队,创立了知心姐姐信箱(心理疏导)、护花使者(防性侵教育)、“暖心餐”、“暖心厨房”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10年来,他们共为7600余名“小候鸟”和3200多名贫困鳏寡老人提供了服务,筹集了80多万助学款,资助了400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所服务的未成年对象辍学率从50%降低为0%,其中知心姐姐信箱回复来信3200余封,为860名同学解决了成长中的烦恼。他发起的“暑期送清凉”活动,六年来共为环卫工人送去10万多碗绿豆汤和近千份解暑药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每日熬制红糖姜茶,为防疫人员送去爱的温暖。身为一名80后,杨鹏鹏把奉献当作一种信仰,他坚信唯有如此,回首往事时才无悔人生。
程瑞华
程瑞华,男,1976年11月出生,47岁,无党派人士,籍贯浙江缙云,现任缙云县力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力邦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力邦应急救援队队长。
曾获荣誉
2021年11月被丽水市民政局授予“丽水市社会组织领军人物”;2021年12月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授予“浙江省公益诉讼优秀志愿观察员”;2022年1月被志愿汇平台授予“2021年度狴犴奖”。
简要事迹
2016年,程瑞华组建缙云县力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缙云县力邦志愿者联合会,从23人的小团队到拥有20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和2000多志愿者会员的大家庭,从“蜻蜓点水”式开展公益活动到向项目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成功组织、参与公益活动64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150000多人次。?2019年,程瑞华又组建力邦应急救援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医疗急救讲座等社会公益活动,共计开展救援和各类演习、活动安全保障等任务200余次,成功找回走失人员157人次,累计参加队员近6000人次。他投身公益24年,始终身体力行,以“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信念带动信念”的社工理念,传递温暖能量,撒播文明种子。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丁宝祥、潜巧菊
丁宝祥、潜巧菊,1936年10月出生、1946年6月出生,籍贯浙江缙云,缙云县双溪口乡双溪口村村民。
曾获荣誉
2021年曾获评“缙云好人”“丽水好人”“浙江好人”。
简要事迹
丁家老宅是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机关旧址。1939年9月,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书记雷克坚住进了丁家,在缙云南乡开展地下革命工作,直到雷克坚奉命调离缙云。因为离开时一句“我还要回来的”的承诺,丁家一直守护着他曾用过的房间、被子、床,解放后寻找着雷克坚烈士。直到2017年才得知了雷克坚同志在1943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2017年7月,雷克坚同志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只是那时丁宝祥父母早已去世,丁宝祥、潜巧菊夫妇也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守护的接力棒,用心保护着丁家老宅。每年,都有人来参观旧址。碰到夫妻俩下地干活,他们就停下手中的活,回家开门迎接、作讲解,雷克坚烈士的故事逐渐被人熟悉。对于丁宝祥、潜巧菊夫妇来说,守在这里,不单单是守住那一段与雷克坚同志的红色记忆,更是传承那份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
王品汉
王品汉,男,1952年5月出生,71岁,群众,籍贯浙江缙云,缙云县大洋镇前村村村民。
曾获荣誉
2022年曾获评“缙云好人”。
简要事迹
2022年11月末,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握一叠崭新的现金走进大洋镇人民政府,还完了多年前欠下的债务,了却了自己的一件心事。他并非是这笔债务的主债人,而只是为其亲戚作担保。在得知此项欠款后,在其亲戚已去世的情况下,他没有赖账,而是毅然地选择借钱还款,找到亲朋好友东拼西凑了5300元现金去还清欠款。王品汉身体不好患有胃癌,妻子早逝,儿子不在身边长期在外打工,他日常靠低保金维持生活。2022年,家中房屋因破旧修缮又欠下数千元债款,他连维持基本的生活起居都十分艰难。但他省吃俭用,未因经济困难而逃避还款义务,勇敢地承担起本不是他的债务。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王品汉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处事的标杆,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
李小春
李小春,男,1955年3月出生,68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缙云,缙云县新建镇丹址小学退休教师。
曾获荣誉
2022年曾获评“缙云好人”。
简要事迹
李小春儿子因生意失败欠下一百多万元债务,常年躲在外地不回家,李小春虽然没有替子还债的义务,但他牢记“诚信”二字,坚持代为偿还债务。李小春作为退休教师,虽每个月有退休金,但其配偶没有收入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好,还有一个孙子需要抚养,家里大大小小的开支都靠着他的退休金。为了增加收入,年过六旬的他做过跟车员、捡过废品,后来还返聘回校教书。在每个月留出定额生活费后就把剩余钱都用于还债,他有时候就是白开水配馒头来解决午饭。在老人的账本里,详细列出了债务清单,每还一笔就做一个记号。从2016年起,他用自己的退休金和零散打工收入为儿子偿还了40多万元债务。“子债父还”虽没有法律依据,但李小春用自己的言行生动诠释了诚信立身的道理,这样的诚信精神值得我们点赞。
施天呈
施天呈,男,1950年9月出生,73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缙云,曾在企业担任党支部书记、经理,退休后被返聘回商业综合公司上班。
曾获荣誉
2022年曾获评“缙云好人”“丽水好人”。
简要事迹
2021年12月25日,施天呈骑着电瓶车去银行ATM机取现金,走进自助取款机柜台,突然发觉右手边有个黑色塑料袋。施天呈心生疑惑拿起塑料袋打开一看,竟然是红彤彤整齐叠放的现金,清点了一下现金,整整四万五!寒风瑟瑟,施天呈却着急地冒了汗,他站在原地左右轻跺双脚,四处张望,等了半小时左右,也不见有失主找来。随后,施天呈赶往派出所,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值班民警,本想着交了钱就离开,但总觉得没看到物归原主,心里仍不放心,索性坐在值班室默默等待,直到失主李女士匆匆赶来认领。李女士激动地紧紧握住施天呈的双手深表感谢,并当即从袋里拿出一沓钱塞给施天呈,施天呈坚定拒绝并说到:“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保管好钱财,下次可别再丢了。”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缙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简要事迹
缙云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全体医护人员坚守急诊抢救病一线。2022年科室收治病患98661人次,特别是在2022年底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中,面对呈6倍增长的急诊病人,急诊科诊室从原来的2间扩容至6间。全体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克服困难,带病坚守,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累计收治患者11136人次,单日最高收治患者700人,有的医生仅仅一个夜班就接诊了近两百位患者。“我还行,我能再上一个班。”“我年轻,让我来!”“舍不得休息,本来就缺人,我还能坚持。”一张张疲惫的面孔下喊出火热的声音,没有退缩,只有不断向前。急诊科全体人员用使命担当,无私奉献,为我县平稳渡峰提供了扎实的急诊力量保障。
郑苏成
郑苏成,男,1952年12月出生,71岁,群众,籍贯浙江缙云,现任缙云县110联调中心负责人、缙云县近民法律宣讲团团长。
曾获荣誉
曾获评国家司法部四百强先进个人、浙江省调解能手、丽水市特级调解员等称号。
简要事迹
2011年,郑苏成创建110调解中心,调解矛盾纠纷千余件,涉及金额15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调解成功率97%以上。平均每年调处口头纠纷上百件,疑难案件100余件,其中重大疑难纠纷10余件。在调解实践中,郑苏成认识到部分违法群众存在法律知识淡薄的情况,便牵头成立一个“说缙云话的法律明白人”团体——近民法律宣讲团。近民法律宣讲团共吸纳公检法工作人员、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100余人。成立以来,郑苏成带领团员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开展普法讲座近百场,共计受益听众20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0余份。此外,郑苏成深知法治教育应从小抓起,先后成立缙云县近民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新碧街道福康村)、缙云福康近民儿童之家,为缙云县青少年法治教育打下基础。
樊守南
樊守南,男,1966年2月出生,57岁,中共党员,籍贯浙江缙云,现任缙云县仙都小学教师。
曾获荣誉
2021年曾获评“缙云好人”“浙江省春蚕奖”。
简要事迹
樊守南在坚守责任之心,勇担使命之任,以“当一任校长、创一校特色”的开拓精神,打造了缙云教育三张不同的文化名片,被称为“非遗文化播种人”。长坑小学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小学,他带领教师以校为家,克服条件落后等困难,走出一条“德育生活化”的办学之路,2000年曾荣获“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在七里小学,他组织学生学习剪纸文化,学校的剪纸系列活动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师生的剪纸作品屡次获奖。七里小学被评为“浙江省非遗教学基地”,荣获“中国书画教育特色学校”称号。在仙都小学,他把黄帝文化引进校园,以自编的《仙都轩辕黄帝文化》和《走进仙都》课程为依托,以祭祀黄帝的迎罗汉活动为切入点,采用说、唱、演等形式,把黄帝文化播种到孩子的心里。仙都小学成为“缙云民俗迎罗汉传承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
樊肖雄
樊肖雄,男,汉族,1982年出生,41岁,群众,籍贯浙江缙云,现任缙云县城镇中队辅警中队辅警。
曾获荣誉
曾荣获缙云县“优秀辅警”“十佳辅警”;2014年被授予二等治安荣誉奖章。
简要事迹
樊肖雄在护学岗上十年如一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电闪雷鸣,一到孩子们上下学时间,他永远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指挥过路车辆,维持交通秩序,及时劝离、清理学校门前和周边道路的违停车辆,始终守护着学校上千名学生安全。2012年,一名小女孩突然抽搐、呼吸困难,就在慌乱之际,樊肖雄一边紧急联系医院做好抢救准备,一边警笛开道一路护送小女孩到医院,为她争取了黄金抢救时间。2014年,樊肖雄在检查过往车辆时,因驾驶员酒后驾车冲卡拒检,被拖拽着高速前行了近600余米,致其身上多处受伤。然而,这一事件并没有中断他坚守岗位为道路交通安全履职尽责的决心,伤情稍好一点就立即出院返回工作岗位。他的护学事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被广大群众称赞为“网红交警”。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李火英
李火英,女,汉族,1974年6月出生,48岁,群众,籍贯浙江省缙云县,缙云县五云街道五都村莲塘自然村村民。
曾获荣誉
2022年曾荣获“缙云好人”“丽水好人”。
简要事迹
2019年,李火英的丈夫李伟清突发疾病导致瘫痪卧床,李火英每天无微不至地给丈夫洗脸、擦背、洗澡、喂食,不离不弃守护在丈夫身边。今年已80岁的李火英父亲李连芳,因肺部疾病需日夜吸氧维持生命,孝顺的李火英又主动承担起了照看父亲的责任。李火英的弟弟李利章因遭遇婚姻变故与车祸的双重打击,造成大脑萎缩,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姐如母,李火英又像对待婴儿一样耐心照顾弟弟,并把他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抚养,每当侄子叫她一声“妈妈”,李火英就觉得自己所有的苦难与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李火英本人身体并不好,一条腿做过手术,另一条腿的膝盖半月板也受过伤,但是为了身边这4个需要日夜守护照顾的男人,李火英依然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温暖着这个家里所有的人。
周云霞
周云霞,女,1972年9月出生,51岁,中共党员,现任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党总支委员、村委。
曾获荣誉
2022年曾获评“缙云好人”。
简要事迹
2003年,周云霞79岁的公公患上严重的脑血栓,平时走路、吃饭、上厕所等日常生活无法完全自理,70岁的婆婆又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也需要人照顾。为此,周云霞毅然辞去热爱的幼儿园老师工作,二十多年来全心全意在家照顾二老。她每天变着花样地做合老人胃口的饭菜,饭前饭后端水洗手、擦嘴、给老人剪指甲、泡脚、揉肩、捶背等一系列动作早已成为习惯。公公时常大小便失禁,她便及时更换并清洗尿布,给老人擦洗身体,毫无怨言。一天下来,工作量并不比上班轻松。婆婆因骨裂躺床三个月,每天大小便换尿裤清洗无数次,她坚持为婆婆定时翻身、换洗衣物,不曾发生褥疮现象。周云霞还是村里的“热心肠”,经常陪老人们唠唠嗑,帮忙打扫卫生,用自身言行践行着河阳村“敦孝悌”的家风家训。
罗晚娇
罗晚娇,女,1976年9月出生,47岁,群众,籍贯湖南茶陵,缙云县大洋镇石亭村村民。
曾获荣誉
曾获评“缙云县孝老文明户”;缙云县农家书屋管理先进工作者。
简要事迹
1999年,来自湖南茶陵的罗晚娇与缙云大洋王子义结识并结为夫妻。2012年,丈夫王子义确诊鼻咽癌晚期并于2015年去世。3年治疗时间使这个家负债累累,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面对体弱多病的公婆、年幼的孩子们,她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因为丈夫的离世离开这个家,而是选择坚强地扛起家庭重担。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读书无法长时间陪伴在公婆身边,但只有一有空她就会回去看望公婆,帮他们收拾房间、清洗衣服,到田间地头帮他们收割农作物。公公生病住院期间,罗晚娇考虑到其胃口不好,每天花心思变着花样给公公做好吃的,耐心细致地为老人喂饭、擦身,还开导公公要保持心情愉快。罗晚娇孝顺公婆、养育孩子,用真情诠释媳妇的担当,用母爱为孩子筑起躲风避雨的港湾,用朴实、善良与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麻若山
麻若山,男,1927年10月出生,96岁,群众,籍贯浙江缙云,缙云县仙都街道铁城村村民。
简要事迹
麻若山有一个先天性残疾的儿子,不会走路,生活不能自理。早些时候,很多亲戚都劝他把这个孩子送走,都被他严词拒绝了。“儿子是我生下来的,我不对他负责谁对他负责。”麻若山的妻子身体虚弱,照顾儿子的责任就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他每天给儿子喂饭、清洁个人卫生,用特制的轮椅推儿子到屋外透风散心,这一照顾就是56年。成年后的儿子个头比他还高,可麻若山年迈瘦弱的身体总能熟练托起躺在床上的儿子。2021年妻子意外瘫痪在床,这使得本就艰难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尤其到了夏天,麻若山每天要为妻子和儿子擦拭一到两次身子,每一次大小便之后都及时为他们清洗,每两三小时就为他们翻身,晚上也是如此。正如他的名字“若山”一样,他的爱就像一座山给予这个家最坚实的依靠。现如今,麻若山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女儿们便从他手中接过爱的接力棒,轮流回家照顾他们俩。
···END···
信息来源:县文明办
监制:刘斌
编审:陈魁 虞萧逍
编辑:徐敏慧
点小花花,让大家知道你在“在看”我
桂东康氧休闲惠民旅游季之“绿色”推荐
践行雷锋精神共铸“大爱之城”我市2022年度获省市级表扬的学雷锋...
69名!清河县2022年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拟聘人员公示
公示中!我县一人拟表彰为贵州省三八红旗手
最新!隆尧县新增加油站规划公示
缙云县:惠老“三资金”为老人幸福“加码”
拟激励名单公示!
节后清爽小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