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发布 2023-03-14 16:24: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南宁市武鸣注重发挥文艺队员、镇村干以及乡贤力量,让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灵魂。
铸魂新时代 文艺勇担当
“队伍紧凑一些。各人打开手掌,两边胳膊微微八字张开,脖子往右扭注视前方……”近日,在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合美村的戏台上,一位30多岁模样、身材修长的女子,正在对在场排练的队员们的舞蹈动作进行点拨、纠正。进行授课的是武鸣区文化馆的文艺辅导员蒙雯青:“我每年50场任务,这是今年以来的第3场下乡辅导。”
武鸣区有230多支业余文艺队,近5000名文艺队队员,他们不少是“草根”,忙时下田干活,闲时上台演戏,活跃在乡村大舞台,默默无为的为乡亲们送去欢乐。随着形势的发展,广大群众对文化有了更高需求,不少队员希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文艺辅导,以拓宽思路,提升演艺技能。为解决乡下队员的“喊渴”问题,以点带面激活农村文化,用健康的文艺活动来充实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武鸣区文化部门实施“提升全民文化素质”行动,结合各镇文艺队水平,自2016年来,每年均组织50名辅导员分成13组,以分组包镇的形式,下到各村屯文艺队“一对一”开展免费辅导。到2022年底,共开展 3500多场。
“骨干下基层,辅导忙‘说唱’,新风荡乡里,群众心亮堂。”舞蹈、小品、相声,随着一场场文艺辅导培训的进行,武鸣培养出一批批业务好素质高的基层文艺工作者,这些基层文艺工作者获得“真传”后,积极把文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民族团结、孝老爱亲等乡风文明的内容融进山歌词里,或者编进其他群众性文艺体裁中,在本村的文化活动中心表演,呈现给广大村民,使群众文化变得枝繁叶茂,极大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凝聚建设文明、美丽家园的强大力量。
干部勤牵线 “绘”聚正能量
从武鸣至太平柏油公路拐进庆乐村,在入村道路两旁,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墙体绘画,便跃入眼帘。
村干部有想法,挂村的镇政府干部提议,最后太平镇政府依托庆乐村红色文化资源,统筹资金在庆乐村入村道路墙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美幸福庆乐乡村振兴新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等四大组合画面130余米,不断以激励庆乐村人民赓续红色血脉,不畏艰难险阻,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而在武鸣区府城镇四明村,早在两年前,村里第一书记等就邀请志愿队伍前来对村民的自家墙壁进行美化,最终共完成墙绘约100平方米,活灵活现的人物、维妙维肖的动物、栩栩如生的植物,内容包括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移风易俗等。武鸣区两江镇英俊村岜旺屯是“首府南宁十大最美乡村”,也是“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该屯制作以忠孝礼义为主题的墙体彩绘23处,以墙为纸弘扬崇德向善传统文化,推动向善向上乡风成为群众自觉自愿行为,使和谐邻里、友爱互助蔚然成风。
武鸣区各镇的挂村干部、村干部利用他们熟稔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比广大群众更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的优势,为凝聚村民们对共建美好家园的向往和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他们牵线把彩绘搬上村民墙,通过一幅幅主题鲜明、色彩绚丽、富有生活气息的墙绘,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进墙画,既赋予了乡村新的面貌,还弘扬了传统文化,传播了正能量。”乡村墙绘在武鸣壮乡大地上百花齐放,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意识,提升文化内涵,做到文化引领,乡村增添了新活力。
最美是乡音 “贤”力建家园
一场春雨过后,武鸣区马头镇敬三村雅家屯的大明山骆越甜茶产业园里,一株株甜茶苍翠欲滴。去年的三月份,该屯乡贤倡议、组织爱心人士,帮助这里的村干、群众,把一株株甜茶从山里移栽到产业园安家。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当天还齐心维修具有研究价值的古民宅。不久,指导修建传统茶坊……如今,村各屯乡贤倡建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进展顺利,敬三这个壮族古村落再呈千年风韵,一些外地游客不时慕名前来探秘,了解魅力无限的原生态历史文化。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武鸣区注重乡贤培育及乡贤的带动作用,推行“乡贤+”模式,构筑乡村治理新格局。城区建立在外武鸣籍乡贤人才信息库,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乡贤人才回乡。组织挖掘红色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乡贤文化资源,指导有条件的村屯打造“最美乡贤村”“乡贤+”模式示范村。自从2021年以来,每年超过6000名“新乡贤”投身乡村振兴,他们利用村史室、道德讲堂、文明实践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阵地,举办“乡贤讲坛”“乡贤故事”“讲乡贤、学乡贤”等活动,倡导移风易俗,推行村规民约,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不断感化教化乡里。
“伏林村10组甘生华的儿子2021年结婚,请的亲戚朋友不到3桌人,在家里办喜酒,花费不到2000元。” 在乡贤引导推动下,武鸣区双桥镇伏林村村民以文明节俭为荣、以大操大办为耻,争当乡风文明的实践者。2021年以来伏林村里红事3例、白事6例都按简办原则,红白事节约开支达20多万元。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唐秋艳 林荣美 方海仕 卢美菊)
编 辑:周钟虎
制 作:周钟虎
审 核:黄 琨
向上滑动
即墨大鼓书非遗文化进大学开展展演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
安徽宿松:三个“一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关于人才振兴,女性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提出了哪些“金点子”
【最美公岗】王洪霞:在平凡岗位上发挥光和热 守护美丽乡村
桂林市举办首届“舞动乡村振兴”广场舞大赛
凝聚乡村振兴的奋进力量(新语)
河北衡水市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