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发布 2023-05-05 15:22:08
“你售菜便民,我遮阳保鲜”。壮乡南宁市武鸣区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些国道旁边或者村屯村口,老人们将分拣好的蔬菜装篮摆放路边后“神秘消失”,让路人自助选购。这些无人看守菜摊,已存在30多年。附近的好心村民还自发成立助老志愿服务队,无声演绎着壮民乐于助人的朴实美德。
两江镇云川村无人菜摊 通讯员 方海仕 摄
斑驳铁菜篮,见证30多年温情
在武鸣区两江镇云川村和圩屯210国道旁边,每天早上,“阿嫂小卖部”老板韦月琴都准备好一沓零钱,这零钱是为了“帮衬”旁边的菜摊。
韦月琴是云川村“邻里菜摊”助老志愿服务队队员之一。她在小卖部前面卖猪肉和青菜,摊子的右边则是一排无人看守菜摊。这些菜摊有清洗干净并分拣好的生菜、冬瓜、大葱等时令蔬菜。
“我从1992年嫁来云川村,就看到这里有无人看守菜摊了。”韦月琴回忆说。起初,村里的老人将菜拿到路边摆卖,一扎青菜以一两元等明码标价后,将菜放在路边“特价而沽”,自己则回去忙其他事情。历经30多年,无人看守菜摊依旧维持着自付自取的售卖模式。30年间,卖菜人安心卖菜、消费者老实取菜,无人看守菜摊见证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由于有一群默默帮忙照看的志愿者,无人看守菜摊见证了30多年的温情。
“帮老人看管一下,都是举手之劳。乡里乡亲,能帮一点是一点。”韦月琴照料自己摊点的同时,经常搬出太阳伞给青菜摊遮阴,给蔬菜浇浇水,给没有零钱的客人兑换零钱买菜,还无偿给客人提供装青菜的袋子。附近的村民也这样自发参与,逐步形成云川村“邻里菜摊”助老志愿服务队。
云川村作为壮族人民聚居地区,深受壮文化影响。这里民风淳朴,对同族、同村应当互帮互助的观念根深蒂固,曾获得广西文明村称号。“从‘无人菜摊’到‘邻里菜摊’,是云川村民之间邻里互助的文明乡风。”云川村主任韦桂花深有感触。
更让她高兴的是,自从志愿服务队形成之后,助老意识不断拓展升级。除了添置遮阳伞、购买水瓢设备等这些,要是哪家老人哪天没有来卖菜,志愿服务队员还会特别留心,提醒村委去老人家里查看,生怕老人生病或者发生意外。
两江镇云川村无人菜摊 通讯员 方海仕 摄
助人之风,吹遍壮乡各个角落
云川村和圩屯的“邻里菜摊”并非孤例。在同村的板迫屯,“邻里菜摊”还早于和圩屯。在其他镇、村,也有“邻里菜摊”。如影随形的是志愿者助人的感人故事。
马头镇灵坡村板灵屯山清水秀,真诚朴实的村民们互助成风。村口小卖部旁边,每天也有四五位老人拿菜来摆卖,放好菜就去忙自己的事,到了晚上他们忙完农活就过来收篮子和菜钱回家。“无人菜摊可以追溯到2007年,至今已有16年的时间了。”多年以来,每个星期,周边村民和村干都会雷打不动把这里的菜台清理干净。在他们的感染促动下,灵坡村委为无人菜摊新建一个遮阳铁棚,有关部门还为菜农们新建一个菜台,并在菜台周边修建栏杆。
武鸣区是壮族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人们一直秉持着勤劳、诚实、善良的传统美德。“邻里菜摊”正是该城区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互帮互助文明理念扎实落地的一个缩影。
文明实践,弘扬文明新风
近年来,武鸣区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精准开展文明志愿。截至目前,武鸣区网络实名注册志愿服务团体307个,志愿者15.9万人,注册率达26.94%,活跃度达79.8%。307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邻里守望、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支教助学、爱护环境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全城区志愿服务活动共开展6887项,累计时长602.9万小时。
此外,武鸣区还建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达100%。
“通过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和‘能帮就帮’的南宁城市精神,不断践行和弘扬关心关爱的文明新风。”该城区文明办主任黄湖表示。
来源丨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编 辑:梁启超
制 作:梁启超
审 核:黄 琨
低空经济蓄势高飞——上海金山区无人机产业调查
无人农机大田耕种显身手
南宁市武鸣区举办“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节 非遗活态展示展演成...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甘圩镇“稻稻菜”初显成效 油菜籽丰收鼓钱包
武城:无人驾驶 智能精播 辣椒种植科技范十足
速递 界首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无人机上阵助丰收
天上无人机,地上植保机,海淀麦田尽显科技范
安徽驴友在河南失联,救援队:无人机看不到只能人工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