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记者感知杨凌:“这里农业科技水平高!”

杨凌发布 2023-05-23 16:37:34 点击量:482

“这个玉米年产多少斤?”“这个品种在旱地能种植吗?”……5月20日,在杨凌示范区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哈萨克斯坦记者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被展出的良玉玉米吸引。

“良玉品种八级大风刮不倒,抗灾能力强!”听着杨凌良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宋协良介绍,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追问:“今年的收成预计怎么样?”

图片

“虽然前期受低温冷害影响,但今年总体是丰收年。”今年75岁的宋协良凭借“让农民打出更多的粮食,让乡亲们不再饿肚子”的信念,几十年来将良玉玉米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

宋协良说:“我就喜欢研究玉米,希望以后多多加强和中亚国家合作,让更多农民种植我们的高品质玉米。”

5月的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正值小麦春播“黄金期”。

“在中国农业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小麦连续增产。中国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介绍,哈萨克斯坦和中国西北地区同属干旱半干旱地带,农业发展有相同的科技需求,两国人民因为农业变得更加紧密。

图片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在中亚五国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中国种子”在中亚生根发芽,其新技术、新模式在中亚相互交融,中亚文明交流互鉴。

“我们通过远程端手机软件,就能检测海外示范园中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等数据,从而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邹宇锋介绍,当前,中国—中亚海外园区建设持续加强,中国与中亚在农业领域合作势头良好。

多年来,杨凌示范区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断对外开放,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图片

自动控温控湿、户外无人运输系统……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和菲格庄园,阿富汗记者穆罕默德·阿勒夫·安萨里走走拍拍,不停记录中国农业发展现状。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当前,杨凌示范区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培训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技术人员,成为我国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创新的新平台。

“中国农业科技水平很高,很多地方用到了人工智能。”穆罕默德·阿勒夫·安萨里告诉记者,“希望两国在农业领域进一步合作,让现代化农业成果走入千家万户。”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新闻
热点视频
专题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