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直播
  • 稳粮仓 促增收——2025三夏进行时
  • 专题:肥料在中国
  • 1
  • 2
  • 1
  • 2
新华时评丨救护车转运收费不能是笔糊涂账
新华社南昌6月20日电题:救护车转运收费不能是笔糊涂账新华社记者刘佳敏近日,江西一名重症患儿被救护车转运至上海就医,800公里收费2.8万元却无明细、无发票,调查发现存在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这一事件折射出救护车转运服务收费不够透明、不够规范等问题。有的救护车在出发前并未告知具体费用,待服务结束后才列出一长串名目,如“里程费”“设备使用费”“夜间附加费”等;有些同样的服务在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价格差异巨大,甚至相差数倍……这些收费不透明、价格不公开甚至“一口价”的情况,让患者和家属难以判断收费合理性,损害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对其正当权益造成不利影响。不规范、不透明的收费还容易滋生灰色地带。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或人员通过拆分项目、虚构服务等方式,将急救服务扭曲为暴利工具;还有些医疗机构利用患者及家属的信息弱势,以“医生推荐”之名行“隐形分成”之实,甚至有些资质不健全的“黑救护车”也企图分一杯羹。这些糊涂账的背后,是标准的缺失。有些地方缺乏明确、操作性强的价格指导办法,导致一些机构在定价时随意性较大,甚至出现“坐地起价”的情况。监管体系不完善、力度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地区对救护车运营资质审核不严,对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导致一些不合规的收费行为屡屡发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投诉和追责机制,患者遭遇不合理收费时常常面临维权难的困境。治理医疗转运收费乱象需打出“组合拳”。首先,要提高医院对重症病人转运的覆盖能力,应组建更多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运送团队;其次,需明确标准“划红线”,各地要结合国家医保局价格项目立项指南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相关收费标准,做到操作性强、价格合理,并向社会公开。此外,监管要“亮出牙齿”,相关部门定期对救护车运营机构的收费行为进行抽查,对违规行为严查严办,并通过公开曝光、从业限制等措施加以震慑。同时,畅通患者投诉和维权渠道,推动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医疗转运是在生命线上赛跑,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收费透明、标准清晰、监管有力,才能经得起公众检验,对得起生命重托。
人民网评:以精品网文激发持久向上的能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国网络文学已成为最具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并逐渐从“以量制胜”转向“以质破圈”,成长为文化领域的参天大树。如此庞大的体量,使其在文化传播、价值塑造等方面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精品网络文学为新大众文艺注入精神养分。《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精品化趋势显著,同时,现实题材作品持续增长,总量达180万部,年新增17万部。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科幻等选题,跳出了单纯娱乐化的框架,深入社会肌理,反映时代发展脉搏,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大众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新大众文艺筑牢精神根基。 精品网络文学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走出去”品类的重要阵地。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数量、质量、效能进一步提高,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渠道。 当然,网络文学领域仍存在一些阻碍精品诞生、制约新大众文艺发展的问题。部分创作者受商业利益驱使,陷入同质化、套路化创作泥沼,作品缺乏深度与创新。此外,网络文学快速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精品的孕育与传播。要改变这些现状,需多方协同发力。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将目光从短期商业利益转向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品质,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平台要发挥积极作用,减少低质内容曝光,为精品网络文学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去年,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首次将“网络文艺”作为单项纳入“优秀作品奖”评选中,这是对网络文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肯定,彰显了其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网络文学肩负着重要使命,精耕细作,源源不断地输出思想深刻、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精品网络文学将持续激发持久向上的能量,助推新大众文艺繁荣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尹深、曲源)
人民网评:攥紧“油瓶子”,夯实粮油安全根基
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召开全国大豆油料生产暨花生“一扩双提”工作推进会,分析大豆油料产需形势,交流各地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的经验做法,部署大豆油料夏播夏管和花生“一扩双提”等工作。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稻谷、小麦和玉米均实现增产,油菜籽和花生的扩种效果显著,但大豆产量略有下降。《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5》预测,202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1.426万亿斤,大豆油料的扩种将持续增效。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稳住大豆生产,挖掘油料扩种潜力,落实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措施,持续提升大豆油料产能,这不仅关乎国内市场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当前,正值夏播夏管的关键时期,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全年的收成。各地要抢抓农时,争分夺秒促夏播,确保大豆油料播种面积落实到位。对于墒情不足的地区,要迎难而上,积极采取抗旱播种措施,绝不能因土地缺水而耽误农时,务必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适播期播下,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因地因苗抓好田间管理同样不容忽视。东北地区要依据苗情,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让作物茁壮成长;黄淮海地区要强化播后管理,确保苗齐苗匀,构建高产群体。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不同,苗情也各异,只有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才能让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拔节生长,实现增产增收。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防灾减灾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从干旱应对到洪涝防御,从高温防护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严阵以待,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大豆油料生产安全,守护好农民的希望田。 花生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今年是实施“一扩双提”行动的第一年。各地要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特色种植之路。在扩面积上,通过合理轮作、带状复合种植、林果套种等拓展种植空间;在提单产上,集成推广关键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在提品质上,加快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花生品质。通过多管齐下,推动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既保障了农民稳定增收,又为国家油料供应添砖加瓦。 攥紧“油瓶子”,需要各方拧成一股绳。从政策制定到田间落实,从技术指导到物资保障,唯有上下一心、协同发力,才能把丰收愿景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让老百姓的“油瓶子”始终充盈、稳稳当当。 (责编:孟哲、曲源)
  • 1
  • 2
直播
更多
  • 1
  • 2
  • 1
  • 2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