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5-07-05 15:43:41
7月4日,在广州市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正式发布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认购一亩田,种在山水间。
服务全运大局,擦亮地理标志
随着十五全运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广州作为重要赛区,正全力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是广州增城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广州增城,是丝苗米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丝苗米之乡”。一直以来,增城区高度重视丝苗米产业发展。2004年增城丝苗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双标”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丝苗米品质稳定,品牌信誉优良,素有“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的美誉。此次培育计划的推出,不仅是推出一个新型农业体验产品,更将是一张靓丽的城市生态名片,是打造全运特色农产品IP、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试验田”。
“1616”体系,小稻种亦可撬动大产业
此次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以“1616”体系为核心,全力做好“增城种、增城种”文章,全民争当东“稻”主,粒粒皆显全运担当,为全运会增添独特的农业文化风采。
“1616”体系指的是“1个冠军品种、6个种植主体、1个下单程序、6个统一标准”。
1个冠军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曾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等荣誉。
6个种植主体:增城丝苗米产业联盟中6家种植主体单位,覆盖全区优质稻田。
1个下单程序:“稻田时光”小程序,作为官方唯一认购通道,用户通过小程序即可线上认养专属稻田,实现了“认购一亩田、追溯一粒米,尽在指尖”。
6个统一标准:即统一采购农资农机、统一种子育秧插秧、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合同订单生产、统一对外销售配送。从种到收全链管控。
“1616”体系也深度呼应广州市增城区1616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构建起完整的丝苗米产业培育链条,助力增城丝苗米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线上认养+线下体验”,开启都市农业新示范
广州增城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创新性地推出“线上认养+线下品鉴+农文旅体验”的一体化服务。认养用户不仅能收获专属的优质增城丝苗米,还可享受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如开耕仪式、田间观摩、收割仪式、品鉴活动等,沉浸式感受农耕乐趣。
而“认养模式”的全新打造,也将进一步推动增城丝苗米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丝苗米种植农户持续增收,实现“办一次会、兴一座城、强一片业”。
新农人的不断探索,青年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值得一提的是,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的6家种植主体成员单位中,有两个是我们所熟悉的增城新农人代表、纪录电影《回农村干大事》的主人公沈燕芬和莫丽贤。
《回农村干大事》这部电影汇集了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与粮食安全等多个重大题材。影片用106分钟的真实影像,记录了中国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的故事,既再现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是“百千万工程”深入实践的生动探索。而随着全运会东“稻”主培育计划的深入开展,相信这又将是身边的新农人与土地的双向奔赴,在干事创业的农村热土,谱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增城东“稻”主培育计划,正以服务全运、振兴乡村、强化地标品牌为核心,驱动增城丝苗米产业升级,区域品牌价值攀升。伴随全民争当东“稻”主的热情,增城正凭借其独特的农业魅力,为全运会献出一份蕴含乡土情怀的稻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