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发布 2023-05-26 17:09:16
乡村需要精气神,自信满满谱新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南宁市武鸣区东南部的太平镇在文化振兴上不断发力,完善文化公共设施,挖掘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创新传播载体,让“文化先行”理念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公共服务推文化
夜幕降临,武鸣区太平镇凤阳村定吉屯的文化活动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村民邓建江吃过晚饭,就来到广场使用体育器材锻炼身体,“自从两年前有了这个广场之后,村民们的文化活动就多起来了”。
2020年,该镇有3个村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及3个屯的文化活动广场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使用,让所在村的群众享受到了“文化礼包”带来的红利。
文化传播先要有场所。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100米”,太平镇着力抓好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并抓好设施管理,保障功能齐备,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并保障设施用于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文化广场等大型露天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和使用,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场所发挥最大效益。目前,太平镇建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个、农家书屋13个,建立健全镇、村文化工作网络。这些公共文化场所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建好阵地的基础上落实好“舞者”“唱者”。目前,全镇有村镇民间文艺队20支队员300人,每年春节或其他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约30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群众兴致勃勃观看太平镇首届廉礼节展演( 武鸣区委宣传部供图)
通过蓬勃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开展文明家庭、和睦家庭、最美家庭等系列评创活动等举措,持续塑造良好乡风,引领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乡风建设,让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村村鼓荡文明新风。全镇有武鸣区文明家庭38户,武鸣区十星级文明户152户,武鸣区级文明村8个,南宁市级社区1个,南宁市级文明村4个,有1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优秀文化传承好
传承文化的前提先要挖掘好文化资源。太平镇加强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调研、普查、挖掘,号召各村土生土长,对本村一草一木都熟稔的村干部和老教师,以“淘金”之劲,收集本村的历史文化、优良传统文化、革命斗争和新农村建设成果等,以此举掌握“文化家底”。在此基础上,组织撰写村史册,保护村庄文化,让村民找到自己的“根”,增强村民的凝聚力。
好的东西不能丢。该镇还结合各村实际引导抓好优秀文化传承。葛阳村历史文化悠久,是清朝翰林院编修刘定逌的故乡。在清代年间,葛阳村人读书之风甚盛,民间有“武缘六十贡,葛阳半三十”之说,为此葛阳村被誉为“翰林村”。太平镇党委政府引导葛阳村依托自身浓厚文化历史底蕴,弘扬历史文化,打造“壮乡文化第一村”,着力建设“道德文化、教育文化、创业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
该镇的庆乐村文化人才辈出,全村村民都有爱听戏、唱戏、演戏的习俗,且代代相传。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八十岁的老太,都能脱口而唱,被誉为“戏窝子”。近年来,太平镇每年都在庆乐村举办壮族文化传承节,该节被列入武鸣区“壮族三月三”项目。
创新传廉促发展
今年3月下旬,洁白李花胜雪俏春。一场别有特色的展演活动在太平镇林渌村举行。原来该镇以“树廉洁清风 扬礼仪风尚”为主题,举办首届“廉礼节”。当天活动有故事讲廉、书画绘廉、手工绣廉等,以民俗传廉,“清”风拂面,“廉”韵飘香。通过举办廉礼节,弘扬礼仪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勤政廉洁动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林渌村广寺屯原来有个供农户乱堆放木头、农家肥和建筑垃圾的场地,2021年拆除这个场地后,村里动员农户无偿出让这些土地进行硬化建设休闲广场。太平镇党委政府了解林渌村建设广场的经过后,实地考察,结合该村特有的百亩李花,将该村定为南宁市清廉乡村示范点进行建设,并命名“李花广场”。让村民在广场开展娱乐活动的同时接受廉政教育,提升精神文明。
“举办廉礼节也是太平镇创新文化传播载体的一个生动实践。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文化要扮演‘先行者’的角色,通过文化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太平镇将不断创建提升‘文化先行·富美太平’党建品牌。”太平镇党委书记吕茵表示。
文化 流淌在贵州民间的茶习俗
专家热议西藏传统文化保护
观馆赏荔,感受荔枝文化,“520少年行”收获满满!
联合国粮农组织为中国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
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新认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授证
【当好东道主 办好世客会】龙南客家传统服饰文化,你了解多少?
风吹麦浪 碾馔香——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文化服务中心沉浸式文化...
2023年“中国旅游日”甘肃分会场主题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