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发布 2023-05-26 17:11:21
在武鸣伊岭溪谷腹地,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邓家大院,坊间称之为“七十二道门”,它是清末民初邓氏家族的建筑群落。如果您厌倦了城市繁忙气息,不妨跟着今天的《搜城记》,到这座百年壮族民居呼吸一下百年岁月气息,感受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的壮乡特色农村新活力。
记者 谭丽娜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少林寺有“七十二绝技”,川藏线有“七十二拐”,咱们武鸣也有“七十二道门”,这个门不是一个虚数,我这就带你一一打卡。
“七十二道门”位于南宁市武鸣区大伍屯,由清末民初的邓氏家族建成,距今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整座大院格局分外、中、内三部分,从高处看,像一个大“口”字,里面镶嵌着一个“日”字。分布于大院内的大房子里套着小房子,要想穿行大院左右两侧厢房,那可得多绕几圈。
南宁武鸣双桥镇八桥村党总支部书记 村民委主任 陆建武:第72道门就在这里,跟我来。这个是侧门,通往外面的。(记者:上面写着72号)有67间房子,还开了正门、侧门(后门),加这几个门就一共凑够了72个。
“七十二道门”像是八卦迷宫,暗合天地六合之理。建筑的所有房屋全是红砖、木梁、红瓦,台阶是大四棱长条石,屋里屋外地面铺红色火砖。进入大门到达正堂屋,门楣高挂的红底黑字“恩赐九品”牌匾醒目而威严,彰显着邓家祖上的功德;邓家大院占地面积仅1610平方米,却像极了一座微缩版的宫城。
记者 谭丽娜:逛完一圈,有两个问题很疑惑:一个就是我认为清朝人家不都是绿瓦?这里都是红墙红瓦;另外一个,这里是一个民居,为什么它要建得防御功能这么强?
南宁武鸣双桥镇八桥村党总支部书记 村民委主任 陆建武:邓家大院红砖红瓦,是符合我们壮族的风俗,就是红红火火过日子的意思。这个防御功能因为当时旧社会,清朝的时候,匪患比较多,大家族的族人为了抵御被侵犯才修建,搞了有主人房还有外面的防御工事的家丁房。
建造者花了二十五年光景,逐步把宅子建成具有防盗、防守自卫功能的坚固城池,一百多年来,它抵御了战乱与盗贼抢掠,后人得以安居乐业建设家园。如今,宅子里的印染房、舂米房、榨粉坊、酿酒房等手工作坊,还保存着古老的手作器具,也勾勒着当时炊烟袅袅、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
2016年以来,武鸣区以“留得住乡愁”为理念,以修缮打造清代古宅七十二道门及全屯33栋砖瓦结构民宅为核心,充分挖掘大伍屯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周边95栋房屋采用仿古红墙和白墙搭配,再融入半坡顶、屋顶翘角、双头鸟图腾等壮民族民俗元素,打造出具有浓郁壮乡特色的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如今,大伍屯挂上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牌匾,村民安居乐业,这里,也焕发出古老乡村新风貌。
记者 谭丽娜: 留得住老屋,修得了新宅;房门有果菜,背后是花海。如果用一种滋味来形容大伍屯,那应该就是香香甜甜的。
2017年,大伍屯的杨梅园对游客开放,每年4月底至6月初,近50亩地的杨梅分批成熟,酸酸甜甜的滋味,吸引来诸多游客采摘,观光赏景、品尝农家美食。
游客 黄女士:现在感觉就回到了小时候,休闲。
大伍屯东魁杨梅园园主 潘彩胜:这边的土质也适合种杨梅,第二个可以给村民过来增加一点收入。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样一个环境清新优美、壮乡风情魅力无限、日子甜蜜有滋有味的大伍屯,你还不来打卡吗?
武鸣区伏唐村李果大丰收 小产业带动全村大兴旺
海南澄迈大丰1900亩妃子笑荔枝“甜蜜”上市
【520•我爱荔】一站式"打卡"茂名特产,与荔枝龙眼甜蜜“约会”
【520•我爱荔】央视新闻报道:茂名荔枝熟了,送上夏日“甜蜜”
520我爱荔系列 茂名·荔枝地图,甜蜜指引
520我爱荔系列 “茂名荔”漂洋过海闯世界, 拓展甜蜜“朋友圈”
“520”甜蜜出游?象山:安排!
守护大遗址 延续历史文脉——洛阳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