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2021-09-01 10:54:27
最近,在浙江德清禹越镇西港村,黑鱼养殖专业户章其明家里挺热闹。都说他养上了“数字鱼”,总有人慕名来取经。
“数字鱼”究竟啥来头?拿在手中仔细端详,它身形娇小,全长不超过50厘米,呈椭圆形,身上搭载着各类传感器。章其明乐呵呵地介绍起来:“这是一个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鱼塘情况的人工智能水下机器人。”
章其明说,把它放入鱼塘后,用户只需登录手机应用,就能实时监测水体溶氧度、pH值、水温等数据,还可以实现鱼塘全景虚拟展示,进行饵料精准投喂、鱼塘巡检等。“多亏了研究院的‘数字鱼’,鱼塘的产量也提高了。”
章其明口中的“研究院”,是2019年由浙江大学数字乡村研究团队组建的三林数字乡村研究院。
如今,数字科技助力乡村经济的例子在德清越来越多。已经投产的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就是利用数字科技打造的智能蔬菜工厂。
蔬菜工厂包括生产区、智能管控区、育苗区、设备区等区域,以种植薄皮沙瓤番茄为主。“通过智能管控技术,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作物产量,预计年产蔬菜100多万公斤,是传统种植产量的30—50倍。”运营蔬菜工厂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看来,加速乡村数字化转型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要进行数字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的普及;另一方面,要整合多方力量,系统培育提高劳动者的数字素养,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数字时代中。 (窦瀚洋)
重庆构建通江达海的智慧物流版图
定安稳步推进平价蔬菜保供惠民行动 把更多实惠装进百姓“菜篮子”
“天价”蔬菜跌落“神坛”!从30元到6毛/斤,价格暴跌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