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网整理发布2022-05-19 11:34:59
【农机网 政策与标准】现下正值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期,植保无人机当之无愧已成为近几年庄稼虫害的防治利器,为粮食丰产保驾护航。2022年,辽宁省实施了两项关于水稻和玉米赤眼蜂防治植保无人机技术标准,重点摘要如下:
《DB21/T 3532-2021 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规程》——
该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由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农业大学、沈阳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起草。2021年12月30日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2022年1月30日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所需的作业条件要求和作业准备、田间放蜂及效果调查的方法。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活动。
作业条件:释放赤眼蜂作业采用的植保无人机应符合NY/T 3213要求,同时还应具备赤眼蜂释放器释放点经纬度规划、全程自主释放、释放状态即时回传、释放故障自动报警、故障断点接续投放、释放点存储可回溯等必备功能。
植保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释放点分布:采用平行线法设计,沿田垅方向做直线规划,每15m设一释放点,释放行距为10m,初始释放点距田边5m。释放点分布见图B.1。
《DB21/T 3525-2021 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规程》——
该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由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起草。2021年12月30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2022年1月30日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前期准备、作业条件、投放作业、防效检查等内容。适用于利用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业。
植保无人机准备:植保无人机质量应符合NY/T 3213-2018要求。在作业前对植保无人机进行细致检测,确保电池组充足,随时更换,电池充电系统保证及时充电;整机螺丝紧扣;电机运转正常;起落架和支撑杆不松动; 赤眼蜂放蜂器投放系统作业正常。
作业人员要求:作业人员应进行相应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
作业质量测定:在第二次无人机投放作业后7d~15d进行赤眼蜂寄生率调查,一代玉米螟防治效果按照虫蚀花叶减退率计算,二代玉米螟防治效果按照收获前开展虫口密度减退率计算防效。
一代玉米螟生物防治效果计算:
虫蚀花叶率(%) = 虫蚀花叶数/调查总叶数× 100
防治效果(%) = (CK 虫蚀花叶率− PT 虫蚀花叶率)/CK 虫蚀花叶率× 100
式中:CK 为空白对照、PT 为处理区
二带玉米螟生物防治效果计算:
活虫率(%) = 活幼虫数/调查总株数× 100
防治效果(%) = (CK 活虫率− PT 活虫率)/CK 活虫率× 100
式中:CK 为空白对照、PT 为处理区
详细内容可点击下方下载以上标准完整文件。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全国地方标准信息平台。
相关资料下载:
DB21_T 3532-2021.pdf3525-植保无人机投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规程.pdf
辽宁整合区域金融资源为科技企业引“活水”
辽宁成立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心让劳动者"安心"
驻马店市农机中心召开2022年全市“三夏”机收暨机收减损工作推进会
内蒙古: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及作业技术地方标准解读
遵义市召开2022年水稻机械化移栽 现场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