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2022-08-02 08:51:17
日前,以“全方位创新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为主题的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暨博智宏观论坛月度例会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表示,实现“双碳”目标不仅仅是环保领域或能源领域的事情,而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这就要求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特别在起步阶段,加强高起点、有深度、专业性强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具体落地方案的研究,既要轰轰烈烈,更要扎扎实实,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起到切实有效促进作用。刘世锦指出,绿色转型实质上是换技术,用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技术替代原有的高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要素。
中国电动车百人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指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汽车革命,要推动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出行等系统性创新,使电动汽车与能源革命、交通革命、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从减碳机制创新,乡村振兴与碳中和结合创新,碳替代、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创新等方面介绍了新奥集团的实践探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需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减碳和国内区域间能耗梯度变化两个过程。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提出,实现“双碳”目标,核心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电气化水平是当前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路径。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分析了中国“双碳”目标,提出实现目标需要划定碳资产边界、分配碳资产的责权利、推动交易市场发展以及形成吸引投资鼓励创新激励机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提出,过去用“条条”推动各行各业的减排、节能,最后达到减碳的效果,现在在新的“双碳”战略上向地域、行政单元和空间转移,实现从“条条”向“块块”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绿色转型不只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方向,中国有可能以“换道超车”的方式在很多方面引领世界。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刘培林指出,以公平分配排放权加交易的方式可以兼顾实现“双碳”和共同富裕两个目标。
中华环保联合会碳中和特聘高级专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董事长林辉提出,氢能产业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贸易体系和交易平台的建构,中国作为绿色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大国,也应该参与到这样的体系建构之中。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副总裁马永浓提出,华为数字能源助力城市管理者完成城市级双碳顶层设计,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节能降碳的实施路径,同时通过自身及生态伙伴联合打造的“光-储-冷-充-云”一体化低碳节能方案,推动城市在双碳工作中全面达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来自政府研究部门、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部分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
重庆两江新区:瞄准高质量发展,造出“创新之湖”
安徽:科技大市场助力产业链协同创新
强化企校合作 中国农机院与华南农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