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茌平区:乡亲改行“零风险”多亏村里“试验田”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2022-09-06 14:03:56

一座挨一座,越走,大棚越多。9月5日,记者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冯屯镇业屯新村采访,一块写有“党员试验田”的蓝色明示牌让人眼前一亮。牌子上“姓名、大棚数、面积、品种……”一应俱全,格外醒目。明示牌的主人是王登华。在茌平,像王登华这样的“党员试验田”有3000多块,面积4万余亩。

“‘试验田’作用不小。业屯30多个‘庄稼人’跟着我改了行,全村71座大棚,每年西葫芦卖700多万元!”高个、平头、黝黑的王登华满满自豪。

其实,王登华不简单:16岁贩菜,40岁露头成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葫芦王”。年销3000多万斤西葫芦,占新发地西葫芦份额五分之一多。

王登华搞“试验田”也不容易。6年前,46岁的他带着“葫芦王”的威名回村建基地,没想到“第一炮”是“哑炮”:全村跑了个遍,200来户没一户答应的。有的缺人手、有的缺技术,更多的怕赔钱:“你是老板,赔了不要紧;俺小户人家,可赔不起。”

王登华的“遭遇”,引起上面领导的深思: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乡亲们不是不想富、不盼富,而是不知道怎么富,能否建个“党员试验田”,蹚出新路,教给乡亲看、领着乡亲干、带着乡亲赚?

在各级帮扶下,王登华流转20亩地,建起3个大棚,自此业屯有了第一块“党员试验田”。

王登华卖菜行,种菜却外行。有次,他“大水漫灌”遇到连阴天,等太阳出来,500多棵西葫芦突然萎蔫。还有一次,一棚西葫芦大面积裂果,请专家来才知道:缺硼。

从第一块“试验田”起,王登华屡错屡试,从3座到23座,硬是以60万元“试错成本”,筛选出10多个优势品种、推出起垄种植、滴灌浇水等20多种实用技术,并将每棚纯收入稳定到10万元左右,带动业屯及周边100多户乡亲建起200多座大棚。

2019年起,茌平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全区2万余农村党员中推行“党员试验田”,鼓励党员先行先试,成功后免费推广;区里连续3年拨出2000余万元贴息贷款,先后帮助近2000名党员建起涵盖蔬菜、畜禽、水产等10多个门类的“党员试验田”。

茌平聘请200余名“科技特派员”担任“试验田”巡回指导员,将“党员试验田”纳入党员星级管理,与评先树优挂钩。王登华凭实绩,被评为“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并晋级“高级农民农艺师”。

党员“试”在前,乡亲“零风险”。洪屯镇洪屯村党员黄胜林引进“阳光玫瑰”葡萄,2年试验3种砧木,2021年终于迎来大丰收,带起村里48亩“阳光玫瑰”葡萄基地;菜屯镇任庄村党员任吉华发明林下赤松茸“拱棚种植法”,全镇300亩赤松茸因此多采两茬“高价菇”、多卖600多万元。

“党员试验田”,让党员涨了带富本领。去年10月,菜屯镇周桥村支书张高虎联合6位支书“闯上海”,硬是将赤松茸头茬菇“拱进”上海,售价每斤18元,比当地高8块多钱。王登华成立蔬菜种销合作社,申请“王老三”外包装国家专利和蔬菜商标,还在河北、内蒙建起4处生产基地,并销售到香港、福建等地,成为“会卖+会种”的全链“葫芦王”。

“‘党员试验田’用最小成本,换来群众最大效益!”茌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海蓉说。据了解,推行“党员试验田”以来,茌平全区推广5000多个新品种、9000多项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农民60多万人次,培植起葡萄、赤松茸等特色产业,为6万余农户蹚出致富路,户均增收5万多元。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