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话农市

微信公众号 农市微光20222022-09-14 15:46:26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立秋意味着丰收季逐步到来,农产品市场也将进入供销两旺的时节。立秋前后的农产品价格运行,往往预示着秋冬季市场运行的主基调。

看了天气预报,知道北方大部分地区因降雨大幅降温,而南方仍是持续酷暑模式。看来,基于黄河流域农业发展总结的节气规律,还是有一定区域限制的,如今在继续品味二十四节气之歌时,需要更多借助现代气象科技,来更好地指导农事活动和穿衣出行。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立秋意味着丰收季逐步到来,农产品市场也将进入供销两旺的时节。立秋前后的农产品价格运行,往往预示着秋冬季市场运行的主基调。

先来看看“菜篮子”市场。

按照常年规律,一般在立秋前后,随着高温洪涝等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影响范围缩小,影响程度降低,菜价开始季节性回落。今年虽然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区域广,但蔬菜价格波动仍基本符合常年规律,在立秋之前已呈下跌趋势。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30周(2022年7月25日—2022年7月31日)“‘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4.00(以2015年为100),比前一周降0.57个点,同比高11.52个点。 其中,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4.73元,环比跌1.3%,同比高6.1%。

北方的菜价回落幅度要明显大一些。据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监测,同期北京市蔬菜市场均价每公斤3.37元,环比跌5.3%,同比高24.8%,主要是叶类蔬菜供应量短期增加,价格跌幅较大。

虽然菜价环比季节性下跌,但同比仍偏高,主要是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推动。相对于猪肉、粮食,蔬菜生产周期较短,上游的成本上涨传导到终端的菜价会更快一些。因为如果没有市场价格的及时激励,蔬菜特别是叶类菜的面积就会快速调整。有时即使种出来,如果菜价不合适,也不会被运出来。

由于当前全国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后期如果不发生大范围极端天气,菜价有望继续以下跌为主。

北京新发地市场分析师刘通说,目前蔬菜的整体价格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在蔬菜生产、流通诸环节费用都有增加的情况下,菜价同比高出的幅度已经是相对比较小、属于正常的区间,预计短时间内蔬菜的整体价格还有继续回落的空间,但是回落的空间并不很大。

猪肉也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菜篮子”产品。前期因猪肉价格从低点累计反弹幅度较大,有网络大V开始发出“猪肉可能要吃不起了”的观点。这显然有点儿杞人忧天,更有些兜售焦虑。

关于猪肉供需形势,在7月20日国新办2022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目前,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水平,预计下半年生猪出栏量与去年同期相当。从能繁母猪的数量来看,今年以来,存栏量一直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目前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从新生仔猪数量看,上半年新生仔猪数量与去年同期相当,预示下半年生猪上市量不会比去年少。从中大猪数量来看,6月份规模猪场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8%,7、8月份生猪供应和猪肉产量将稳定增加。上述数据都表明,下半年肥猪供应有保障。

实际上,7月中下旬开始,猪肉价格已持续回落。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最后一周,全国猪肉价格继续下跌,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29.37元,环比跌2.1%,同比高34.3%。

北京新发地刘通分析,从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来看,最近2周已经明显低于此前数周,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需求平淡的状况仍然在继续,需求对价格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毛猪产能即便是进入偏紧的状态,支撑肉价上涨的基础也仍然比较松软,更何况毛猪产能仍然相对充裕呢。

农业农村部猪肉市场首席分析师朱增勇也指出,5、6、7月份压栏的生猪在7月底8月初将会陆续出栏,8月份也是生猪季节性出栏逐渐增加的一个时期,猪价应该是逐渐稳中有降的。

再来看看粮油市场。

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本周五,8月12日,正是是农历七月十五。旱涝已定,全国秋粮正在进入产量形成关键阶段。从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情况看,大部分地区秋粮作物长势好于上年。

据中华粮网监测,上周(8月1日-8月7日),全国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35元,周环比跌0.74%,同比低1.46%;中晚籼稻1.34元,周环比持平,同比低2.9%;粳稻1.38元,周环比持平,同比低0.72%。全国普通小麦收购均价每斤1.55元,周环比跌0.64%,同比高21.09%。玉米全国收购均价每斤1.4元,周环比涨0.72%,同比高2.19%。

在秋粮丰收预期逐步明朗之时,后期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

而进口大豆数量虽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明显。据海关最新发布数据显示,7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788万吨,比6月份降低4.5%,较上年同期的867万吨下降9.1%;1-7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5417万吨,同比减少5.9%。

据市场机构分析,进口需求降低的原因在于大豆压榨利润不佳,消费需求疲软。

后期随着国内消费恢复,叠加国际大豆价格回落,大豆进口下降空间有限,总量不会比去年减少太多。再加上今年国产大豆扩种面积增加较多、产量有望明显恢复,预计秋冬季大豆及下游豆粕、豆油供应充足,价格可能以稳中偏弱为主。

作者:时一平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