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融媒 2022-11-01 17:37
在龙华镇周望山,登山二十余分钟,在一片松竹林中掩隐着几幢青瓦平房和一座红墙禅院。这就是远近驰名的隆兴寺(原名朱羊寺)。
隆兴寺 黄淳 摄
漫步其间,如入艺术殿堂。十余尊明代石雕佛像,神态各异,身姿匀称,衣褶饰物细腻逼真。神殿前,两只香炉均为镂空石雕,莲花、浮云、鸟兽栩栩如生;还有颈系银铃的小白象、憨态可掬的幼雄狮,无不体现出古代工匠独到的人格化构思与精湛的石雕技艺。庭院里还散落着一些明清时代的碑文题刻。
隆兴寺 黄淳 摄
千佛崖遐迩闻名,是隆兴寺的特色之一。佛像庄严肃穆,令人望而生敬。
隆兴寺佛像 黄淳 摄
寺院内还有明朝修建的“奈何桥”,有护寺的木鱼石,有结枇杷的黄桷树,有永不枯竭的滴水观音...许多谜题至今无人可解,加之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千年传说,让隆兴寺扑朔迷离。
谜题一
黄桷树上结枇杷
“黄桷树儿黄桷垭,黄桷树上结枇杷”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歌谣。在寺内的奈何桥旁,黄桷树和枇杷树交错生长,人称子母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尽管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无法解释,两棵树什么时候长在一起,如何抱团生长。
谜题二
永不枯竭的滴水观音
相传远古时候,周望山与白沙东海沱地脉相通,东海沱居住着东海龙王的太子,生性残暴,常在东海沱兴风作浪,只要东海沱一起风浪,周望山上有一大池水就会浑,龙太子也就会在这个时候窜至周望山伤害百姓。老百姓没有办法制得孽龙,就只好忍气吞声地迁就它。为了自保,老百姓常把成群的猪羊赶到池子旁边等到晚上孽龙来慢慢享用。
某日,南海观音化作一云游僧人来到周望山,见孽龙在此作怪祸害百姓,便取下自己带着的木鱼,放在周望山与白沙东海沱相连的地脉上,转眼间木鱼化作一块巨石稳稳压在了这条地脉,这块巨石后来就成了木鱼石。人们又看见老人取出一个瓶子,把瓶中之水滴入池中,刚才还是浑浊的池水转眼就清澈见底。
周望山上的老百姓这才知道,高人来解救他们了,于是纷纷跪下磕头,这时观音手拿净瓶,化回了真身,脚踏莲花,驾祥云返回南海。
为了感谢观音,当地村民决定募集资金修建庙宇,取名“龙兴寺”,由于此庙建于南宋孝宗皇帝隆兴年间,因此人们也叫它“隆兴寺”。
令人奇怪的是,就在周望山大池旁边的一块巨石上源源不断地滴出清澈甘甜的泉水,村民在巨石上虔诚地雕刻出了观音像,此泉水滴入大池,终年不歇,从未干涸过。隆兴寺的滴水观音因此得名,后人相传,喝过观音泉,可祛病消灾,福泽绵延。
谜题三
牛马不准进山寺 龙穴之所在
隆兴寺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此时,西南地区出了一代风水大师陈作龙。陈作龙系黄州府麻成县孝感乡天生桥人氏,当他在江津撵地到达周望山,发现此地有帝王陵寝之像,点周望山为一穴宝地,必须得大富大贵、福德双全之人来享用,否则,凡夫俗子葬之,后人必出叛贼,必出混世魔王。他建议重修寺庙,用菩萨镇住这一大地穴。隆兴寺得以兴盛发达。
隆兴寺千佛崖 黄淳 摄
陈作龙为周望山这一穴地留下经典密语:“猪羊两边排,火焰烧白岩;张公作笔架,东海是砚台;护国做楼台,莲花遍地开;若埋得此地,梭井水不来。”从此,人们又把“隆兴寺”叫做“猪羊寺”,并在进山的半山腰处的巨石上铭刻着“五省永禁牛马”的警示,寓意着牛马不准进山,保障猪羊生态良好,长久兴旺。
隆兴寺佛像 黄淳 摄
明代时期,僧侣们打造出壁书石刻、石佛、千佛崖等,这时的“猪羊寺”最为兴盛。但猪、羊与信奉佛教的教义犯忌,于是人们把猪改为朱,意为吉利,羊改为扬,意为发扬光大,取名“朱扬寺”,系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之意。老百姓为了区分和书写方便,习惯上又把“朱扬寺”写成“朱羊寺”。
隆兴寺 黄淳 摄
关于这座古寺,众说纷纭。历经数百年的变迁,旧殿荒败,但留下了往日的布局与无数珍贵的文物。寺庙在后人的保护和修葺下,依然屹立在周望山上,当地的村民都相信,这座寺庙庇佑着这里的世世代代。
交通路线
路线1:江津-双石-龙华-罗坝-隆兴寺
路线2:江津-渝泸高速-刁家下道-刁燕路-隆兴寺
江津融媒综合
龙头企业引种,政府提供补贴 凌源探索出花卉新品推广新路
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
江津10亿元战略投资!江小白新目标:百亿新名酒
“废秆秆”变身“金秆秆”!江津红薯秆走出国门!
点赞!江津柑桔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 “江永女书”绽放现代光彩
以竹为媒深入文旅融合,崇州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创新实践
一眼千年——“喜迎党的二十大”龙山县第二届书法作品网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