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闻 2023-04-06 14:49:14
平天湖水上“天路“美“出圈”,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转发;老旧小区改造一新,菜市场“农改超”,城市记忆里延续“烟火气”;毗邻闹市的湿地公园、位居街心的景观小品,一花一树、一步一景,更显品位、更具颜值……如今,漫步池州城区,到处秩序井然,满目春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雨后的百荷公园
践行绿色发展
擦亮生态名片
近赏平天碧波、漫步清溪河畔、登高齐山之巅、远眺长江胜景……仲春的池州,欣欣向荣。
去年夏天,一段关于我市平天湖的短视频走红网络,并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转发。视频中,平天湖风景区一处“天路”呈现出长路在水、浑然天成的视觉效果。
▲平天湖风景区一处“天路”
不只是“天路”,让平天湖美“出圈”的,还有上千只小天鹅。
“去年冬天,来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的小天鹅近千只,我们开启‘月亮湖之恋’24小时慢直播,吸引众多市民在线观看。”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处长尹莉说,近年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平天湖湿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成了小天鹅的“会客厅”。
▲月亮湖小天鹅
清晨,主城区清溪河景观带风光旖旎、生机盎然,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自2018年开始,我市先后投入1.2亿元开展清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尾水生态处理工程,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水质可达到地表IV类标准。
水质的变化离不开市民的自律和城管队员不懈地努力,城管队员经常性地宣讲有关河道管理的法律政策,增强市民共同维护河道沿岸市容秩序的意识,园林绿化部门也派出巡逻艇,每天不间断在清溪河河面上巡逻,精心呵护水清岸绿的环境。
如今,清溪河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绿树,顺流而下汇入长江。
▲清溪河景观带
2019年12月1日,我市实行长江池州段全面禁捕,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13个月,目前已实现渔民全部上岸和长江池州段全面禁捕。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倾力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现在的长江两岸更美了,我们小时候见过的江豚都能经常看到。”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市民袁国庆,向记者描述着这些年长江的变化。
▲长江池州段
同样,池州市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如今池州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批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试点市等多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扮靓城市“颜值”
留住最美“烟火”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仅体现在中心城区的高楼广场、公园绿地上,也体现在充满烟火气的背街小巷、农贸市场里。近年来,我市将文明创建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集中解决了一大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改造等民生问题,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不断提升。 位于贵池区清风街道百荷园社区的永胜巷居民区,承载了很多老贵池人的城市记忆。过去这里是“脏乱差”的城中村,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如今这里已经蜕变成历史文化新街区。 ▲永胜巷 “路宽了,下水道通畅了,就连古井和我们自己种的果树,也留下来了。”居住在永胜巷的潘奶奶,今年84岁,说起老旧小区改造,难掩内心的喜悦。在永胜巷改造过程中,社区和施工方充分尊重居民们的习惯需求,努力做到城市更新和记忆兼备。 据了解,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107个老旧小区改造、243个小区整治提升,所有小区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双提升”。 “小区改造好了,咱们物业也升级了。”居住在书香名邸熙苑小区的纪良华提及自家小区里的“红色物业”,竖起大拇指。原来就在前几天,该小区物业“红管家”发现纪良华家空调外机的排水管老化,导致空调冷凝水直接流到楼下的墙体上。发现问题后,物业“红管家”立即为他更换了老化的排水管,并对楼下业主室内损坏的墙壁进行了修复。 ▲书香名邸熙苑小区的“红色物业” 居民的“烦心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忧心事”。目前,主城区有11个小区进行“皖美红色物业”试点,因地制宜组建“老党员工作室”“圆桌会议”“钱姐个性化调解工作室”等20余个特色协商平台,“党建为心、群众参与、多方联动”的“一心多环”社区治理新格局正在焕发活力。 让市民在创城中感受美好幸福生活的,还有农贸市场的“最美烟火气”。 “以前又脏又臭,现在感觉逛菜市场像逛超市一样舒适,不仅干净整洁,服务也很棒。”3月29日,市民胡美玲在主城区毓秀门农贸市场里一边挑选菜品,一边分享买菜感受。在她的周围,干净的地面,整齐有序的摊位,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主城区毓秀门农贸市场 “这个农贸市场自2019年实施升级改造以来,按鲜、活、生、熟、干、湿进行功能分区,对市场内活禽实行隔离宰杀。”毓秀门农贸市场党支部书记陈诚说,该市场通过党建引领,用心服务商户和客户,打造群众能放心、商户常满意的文明菜市。 毓秀门农贸市场的“美颜”是我市倾力打造文明菜市的缩影。三年来,我市对主城区多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整治提升专业市场、农贸市场38个,全市六成菜市达到“文明菜市”标准。 推窗满目绿景 出门就是花园 湛蓝的天空,繁花似锦的公园,干净整洁的街道……满城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我市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持续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加强对现有园林绿地的改造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现在不仅风景好,还非常干净。”3月26日,正在老池口市民公园散步的张默感慨地说。 ▲老池口市民公园 老池口市民公园地处原507码头,这里曾经建筑垃圾扎堆。如今,经过环境整治、生态复绿和“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点的创建,这里“变身”为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滨江体育公园。2022年11月,池州市首批打造以蓉城路、杏村西街、莲花台及广场、齐山公园入口广场、平天湖生态湿地公园、老池口市民公园、市政务服务中心大楼、九华山机场、火车站和汽车总站为重点的10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点。 在城市中心,以小区为中心设计的“口袋公园”遍地开花。“你别看这里地方不大,但花草树木应有尽有。”近日,家住主城区秀山门附近的许作宏老人说,秀山门周边小微绿地功能提升,让左邻右舍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一角 截至2022年底,池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07平方米,绿地率42.25%,绿化覆盖率47.71%。我市拥有街头绿地、游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85个,完成306.6公里城市绿道建设,其中主城区168公里,真正让市民“推窗满目绿景,出门就是花园”。 让山水池州更有活力,离不开园林绿地空间里的“健身圈”。对于市民吴忠来说,每天骑山地车穿过平天湖湿地公园,抵达莲花台广场欣赏日出美景,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骑行在美景里,还可以在小区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咱池州的‘15分钟健身圈’名不虚传。” 吴忠所说的“15分钟健身圈”,是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成果,旨在聚焦“小区内”“小区外”“城市中”“有氛围”四个方面,完善健身设施,提升群众健身普及水平。 据统计,三年来,我市新建和改造提升体育健身场所215处,群众性赛事活动蓬勃发展,仅2022年,全市开展“四球一舞”业余联赛、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160余场,吸引11万余人次参与。 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一幅和谐宜居的幸福画卷正在池州徐徐铺展。
【文明实践】乐陵:“流动书吧”让文明实践动起来
乐陵:满城皆美景 共沐文明风
青岛市即墨区生态文明宣讲团走进万科小学
清明将至,这份文明旅游倡议书请查收
池州这所乡村学校为何能摘得全国创新奖
文明池州的城市气质
【网络中国节清明 】南宁市2023年清明节和“壮族三月三”文明祭...
台江县台盘乡:以精神文明创建“小”切口助推乡村振兴“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