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发布 2023-05-06 14:51:42
开栏语:五月的阳光,向劳动致敬;五月的鲜花,向劳模盛开。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即日起,杨凌发布推出《回访老劳模 致敬奋斗者》专栏,通过深入采访身边不同时期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分享奋斗事迹,传承劳模精神,寻找那份从未忘记的初心和这个时代共同的精神密码,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农业发展的“领头雁” ——访全国劳动模范许宝善 提到劳模,尤其是全国劳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心生敬意。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创新奋斗,砥砺前行。在杨凌,曾有这样一位农业战线的杰出人物——许宝善。1979年12月,作为一位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农民代表,他与周尧、李振声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3年5月,他又光荣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荣誉的背后,都曾留下了老人奋斗的汗水。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杨凌一处幽静的小院,寻访到这位已86岁高龄、曾经叱咤风云的“老英雄”。 科学种田促增产 全体社员吃饱饭 多种经营兴产业 社员腰包鼓起来 粮食产量上去了,群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了许宝善追求的新目标。那时候的国家,百废待兴,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社员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许宝善带领社员们发展养殖业,搞活经济。建猪场、养羊、养鸡、养兔、繁殖骡驹,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大河有水小河满,全村1000多口人,年年都能实现分红。他本人也被评为咸阳市多种经营先进个人。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社员打机井、建抽水站,兴水利,让全村1500亩旱薄地全部变成了水浇田。看到社员们干活累,效率低,很辛苦,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搞方田建设,发展立体种植,河滩种蔬菜,坡地种果树,平地种粮棉,“四旁”(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植树,全村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新局面。1994年,他率先给杨凌引进“秦美”猕猴桃品种,2001年,已经退休的他又改良引进猕猴桃新品种“海沃德”,为全村村民年增收3000多万元,带动猕猴桃产业在全区蓬勃发展,猕猴桃成为夏家沟群众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后来发展成为杨凌示范区的特色产业。 求实创新多奉献 劳模精神代代传 许宝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非常了解农民的诉求和期盼。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他大胆破除“左倾”路线的束缚,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顶着“唯生产论”的舆论压力,秉持“吃饱饭才是硬道理,会挣钱才是真本事”的执着理念,带领群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治穷致富,发展生产,让夏家沟村的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为当时的农业发展创造了许多典型经验。几十年来,老人低调务实,默默无闻,过着平静恬淡的晚年生活。他经常教育年轻人,现在社会好了,日子好了,一定要珍惜,好好干,多为国家做贡献。在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致敬劳动者 朱凤阁: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劳模风采】刘建军:致富不忘众乡亲
【劳模风采】天祝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坚守平凡中的不平凡
【劳模风采】党雅军:雪域高原上的“蓝焰先锋”
奋斗者 正青春丨汇川返乡青年张晓飞的三个“梦”
平凡亦有光,致敬劳动者,致敬每一个你
致敬劳动者|韦世豪:岁岁耕耘忙 只为菜籽香
宁津县保店镇:构建农业发展“三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