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菜”过嘴瘾,当心食物中毒!

来源: 农视网 2023-04-13 09:51:10

古人云:“春食野菜赛仙丹”。

当枝头钻出花蕾,大地吐出新绿时,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郊游,去享受阳光明媚、春风拂面的美好时光。野菜清香而独特的口感吸引着一些人去挖食野菜,吃野菜虽能"过嘴瘾",误食却能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健康后果。

近日,四川宜宾的一家六口在扫墓结束后来了挖野菜的兴致,将采摘到的“血皮菜”经过烹饪后食用,很快出现呕吐不止的食物中毒现象。幸亏送医及时,经过洗胃处理,才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原来他们采摘的并非血皮菜,而是化儿草。化儿草是四川农村常见植物,也被称为婆儿芋、葶苈草、酸模叶等,外敷可以消肿,但其内含有毒性物质,是不能食用的。显然这家人误食了有毒野菜,导致了严重食物中毒。

图片

图片来源:四川观察

有哪些常见的可食用野菜?为什么不建议自己挖食野菜?如何安全食用野菜?本篇文章将为您答疑解惑。

01、常见的可食用野菜

简单来说, 野菜就是指可以作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

我们今天经常吃的蔬菜,一开始也是从山间田野间的杂草经过人工驯化而来。

我国食用野菜的历史悠久,在《诗经》中提到的可食用的野菜就有25种。

如今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的常见可食用野菜多达200种。餐桌上较为常见的野菜有:马齿笕、香椿、蒲公英、荠菜、蕨菜、桔梗等。

图片

图片来源:紫金论坛

图片

02、为什么不建议自己挖食野菜

野菜≠绿色食品

人们往往认为野菜是自然生长的,没有施加化肥,没有打农药,应该属于绿色食品。

可事实上呢?虽然我国对绿色食品的要求比一般食品更严格,按照有机生产方式生产,在生产过程要限量甚至禁止使用某些化学合成物质,包括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对环境和身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由于生长在野外,野菜的生长环境不受质量安全监管,它们生长的土壤、水源和空气等环境尽管视觉上感觉很“干净”,但其实可能已经被有害物质污染。

根据2020年对北京市的山林、公园、居民区和道路两侧的野菜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其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而且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有实验在浙江省8个地区采集了90个常见野菜样品,结果显示重金属铅含量超标率达到56.7%。摄入过量的铅会损伤人们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并危害肾脏。

公园是休闲放松的场所,绿色植被茂盛与清新的空气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认为公园中的野菜是绿色纯天然的。

但其实为了维护公园的草地,减少杂草,园艺工作者会喷洒一定量的除草剂和农药。因此野菜中很可能含有农药和除草剂残留,食用会导致有机磷中毒。

图片

图片来源:合肥日报

在郊外,道路两侧和工业区的土壤及水源难免受到工厂排放的废水和汽车的尾气影响,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很可能也被污染了。为了咱们的健康,这样的野菜可不要再食用了。

过度采摘影响生态环境

采摘野菜的数量过多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野菜是城市绿化体系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边的植物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河堤的安全。

人们盲目地用铲子过度采摘野菜,轻则将草皮刨开,重则将土壤露出,不利于水土保持,裸露的土地产生扬尘造成大气污染,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

一些野生植物本来处在濒危的状态,滥挖使得这些植物日渐减少,乃至难以寻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图片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误食导致食物中毒

食用自己挖的有毒野菜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每年都会发生。之所以这些悲剧反复的上演是因为人们采摘了陌生野菜。

有些野菜和有毒植物很相似,十分容易误采误食。比如前文提到的化儿草和血皮菜,野芹菜和水芹菜,马桑果和桑葚等等。即使是有着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或擅长园艺种植的专家也有失误的时候。误食了有毒的野菜,会有过敏和呕吐腹泻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会危及生命。

03、野菜的正确食用指南

图片

我们常见的野菜,比如香椿、荠菜等等都有了成熟的人工种植方法。在菜市场和超市等地方都可以买到健康安全的野菜,满足吃货们的“嘴瘾”。

野菜不能长时间存放,尽量现买现吃。

野菜含有丰富的纤维、草酸、生物碱等成分,形成了其独特的口感。但是不可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日光性皮炎和过敏。

肝脏或肾脏功能较差的人,每次进食野菜的量也不可过多,特别是血钾水平较高时。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等身体体质较弱的人群尽量少吃或不吃。

食用野菜前,先充分清洗,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至少1小时。香椿含有亚硝酸盐并不低,经过清洗后依然大部分残留。只有通过沸水焯烫后,才能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所以香椿是务必要焯水后食用。马齿笕是常见野菜,草酸含量特别高,所以烹饪前,先用热水焯烫,可以去除天然毒素和过多的草酸。荠菜和艾蒿也需要这样处理,避免一些健康隐患。

图片

图片

来源:科普中国、科学辟谣、丁香医生、中国国家地理、野菜志、法制日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