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3 16:40:02
“党水北流”是敦煌八景之一,描绘的是党河水流经敦煌大地的壮观景象。党河造就了敦煌盆地,滋养着敦煌绿洲,哺育了敦煌文化,是敦煌人民的母亲河。连日来,大型现代敦煌曲子戏《党河情》在敦煌热演,纪实性的剧情让敦煌儿女沉醉其中、无不动容,剧目充分展现了敦煌人民“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演出后在市民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在《党河情》首演现场,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台上演员精神饱满,紧凑连贯的剧情彻底征服感染了现场观众。据了解,《党河情》剧目于2021年开始筹备,剧情以党河水库修建为背景,讲述了敦煌普通农民丁旺泉家两代人,为建设敦煌水利事业苦干实干,无私奉献和一代农民牛连长、高大奎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王副总等在当时资金物资极为匮乏,没有现代化设备等情况下,战胜种种困难,用铁锨、镢头、钢钎、大锤和架子车,修建党河水库的英雄故事。
《党河情》编剧何奇说:“整个戏剧通过小人物演绎大故事的表现方式,展示了勤劳智慧的敦煌人民,不怕困难,战天斗地,务实奉献的精神风貌。我是敦煌人,70年代曾参加过党河水库的建设。亲身经历过那种火热、隆重、壮观的劳动场面,亲眼见过敦煌人民艰苦奋斗的情景,亲耳听过这个工地上发生的英雄故事。那时候吃大苦,流大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丢掉。”
敦煌人民用勇敢的精神和勤劳的双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科学的智慧用起了党河水,使党河水按时节按农需灌溉着敦煌肥沃的土地。《党河情》以真实历史为创作背景,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敦煌举全县之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组织群众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建设党河水库的奋斗史,也歌颂了敦煌人民的筚路蓝缕之功和群体英雄事迹,展现了敦煌儿女“坚守大漠 甘于奉献 勇于担当 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党河情》导演田学林说:“我们编排这个戏,非常具有前瞻性。通过舞台剧的形式,重新演绎那段历史,让人们记住那些英雄们,更重要的是记住他们那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其次就是我们这一次用敦煌曲子戏这种音乐形式来编排这个大戏,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敦煌曲子戏它也是敦煌的一个地方小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次通过这个音乐载体来演绎这段故事,可以让我们的敦煌曲子戏更好地传承、发展、创新,让更多的人听到我们的敦煌曲子戏。”
现在的党河水库,宽阔平坦,气势雄伟,风光迷人。殊不知在40多年前,无数建设者用双手双肩和简陋的机械设备建起了这座雄伟壮阔的水库。千年党水流,悠悠敦煌情。每一个敦煌人应该铭记党河水库的这段光辉历史,铭记那些为修建党河水库而付出辛劳乃至生命的老一辈敦煌人。记者通过几番辗转,找到了几位当时参加水库修建的工人。高德福是1970年参加水库修建的,在他的记忆里,刚去修建水库的时候,吃饭睡觉都成问题。
高德福说:“一天上去了18个人,拉去的帐篷搭也搭不起来,第二天下午就在烂墙壁上,放了几块布把帐篷搭上,18个人先住下,把住的地方找好。吃的方面,锅都没拿上去,拿了个水桶,到党河把水提上来,把面和上,用拉去的柴,用桶子煮着吃了两天饭,才把厨具拉上去,那个时候清理坝基,着实把人苦坏了。”
就这样,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战胜各种困难,心往一起想,力往一处使,共同修建党河水库。据有关资料记载,修建党河水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当时去了两千多名青壮年,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工程浩大,当时施工技术落后,条件有限,靠的是锨、镐、钢钎、架子车和肩膀,奋斗了四年。完成工日268万个,移动土石148万立方米,建成了高53米,长221米的大坝,最终截住了党河水。颜金秀也是参与党河水库一期修建的工人,作为女同志,她和一起干活的姐妹们巾帼不让须眉,克服种种困难,一腔热血,只为了实现为敦煌人民造福的夙愿。
颜金秀说:“在我看来,那时候修水库,女的可多了,干活也很卖力。女的在那里,住不好,那时候在戈壁上挖一个槽,一个挨着一个就那样睡了。虱子又多,也没有换洗衣物。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有个心愿,就是‘给八万敦煌人民造福’,把水库修成,把水储存下,就可以种好粮食,所以说大家都一心一意地干活。现在想起来就是觉得确实辛苦,但是那时候不觉得那么苦。”
从初建到后面的扩建,一期接着一期干,像是一场接力赛,数万人前仆后继,有百余人伤残,还有十几人殉职长眠于此。正是这些劳动者,他们用双手、智慧、汗水和生命,截住了汹涌的党河水,蓄水成库,让党河水不再泛滥,更好地为敦煌的农业和人民生活服务,让农民的小麦、棉花、玉米按时浇水,敦煌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时至今日,对敦煌农业发展、生态调节、人畜饮水等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水库建设者李培才说:“党河水库修成以后对敦煌农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看《党河情》这个剧情排的场面非常真实。在那个条件下,大家凭着那股干劲,白天晚上连轴转,一天干十几个小时,那时候经济条件也差,连个机械也没有,就是拿着铁锨,仅仅是爆破就牺牲了好几个人。我看了很受感动,我觉得这个剧排得非常有意义,应该让全市人民都看一下,特别对年轻一代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了解我们敦煌现在发展的水平,水利建设这么好,来之不易,都是几代人通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
随着敦煌市城市地下水源地置换工程的实施,2019年底,敦煌人民“直接饮用”党河水库地表水,党河水库与敦煌人民的关系更加直接紧密,党河水一直以来都是敦煌人须臾不离的“生命线”。
党河萦带,源远流长,穿山出峡,滋养敦煌,泽被万民。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更不能忘记!正是这一代代、一批批平凡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汗水和生命,推动和开创了敦煌水利事业新局面,打开了美好生活的大门,使我们一步步走进幸福的今天。在这里,我们也要呼吁广大市民朋友行动起来,保护“母亲河”,科学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让敦煌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奋力走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五治融合”开创临城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优环境强信心 抓项目谋发展 拼经济促振兴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强工业 强县域 促发展】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山丹县2022年...
《百姓看联播》专题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项目建设正当时
央媒工程再创佳绩!20余家中省主流媒体聚焦报道杨凌这一科研成果
敦煌:培育壮大外贸企业 力促外贸保稳提质
敦煌果农不负农时修剪忙 剪出果树“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