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1-08-23 09:34:48
编者按: 吉林省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主体带动作用,实行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技化耕种、合作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共同致富的发展模式。
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成立于2011年11月,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017年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表彰会上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作社,同社员们亲切交流,充分肯定了合作社的做法。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推进“四化”经营模式。
一、土地经营规模化
合作社组建初期只有6个社员,10公顷土地,在没有资金,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社员将自有土地入股集中经营,统一耕种、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农产品,当年就比其它非入社农民增加了近20%的收入,其它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纷纷要求加入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经过10年的辛勤耕耘,现在已经发展到的176个社员,210公顷入股土地。合作社的服务内容也增加到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代烘代销,拓宽了服务内容。2020年,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690公顷,占全村耕地总面积780公顷的88.5%。其中土地入股社210公顷,占26.9%;租赁耕种108公顷,占13.8%;土地托管372公顷,占47.7%。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带动,八里庙村基本实现了土地整村规模经营,农民的收入得到了保障。一是降低成本、风险可控。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生产资料、人工、农用机械等生产成本减少,统一植保管理,各种灾害损失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增加面积、提高产量。合作社集中经营耕地,打破原有的零碎化和不规则的耕地,加强土地整理,增加了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三是提高效率、合理耕种。规模经营后,合作社按照机械化最佳耕作效果和农作物生产需要的环境进行种植分类,田成块,品种成片,提高了生产效率。2019年,合作社带地入社312个社员分红318万元,高出当地农民流转种植收入1500元。八里村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民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不用在担心土地怎么经营的问题,可以放心的外出务工和经商,一个劳动力又可增加收入2多万元。
二、农业生产机械化
梨树县土地平坦,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合作社利用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发展机械化种植,耕、种、防、收的各个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率达到100%。过去传统的种耕包括起垄、开沟、下种、下肥、扶土、镇压等多个程序,种植一公顷需要10几个劳动力,工时费在1400元左右,现在实行机械化,3个劳动力就完成一次性整地条旋、免耕下种,费用750元左右,比过去仅人工就节约成本700元,还减少了作业时间。合作社实行全程机械收割,一台玉米收割机一天有效作业时间能够收获近10公顷,平均比人工收割节约成本800元。合作社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购置大型拖拉机54台套,在完成社内耕种后,帮助周围村社的农民开展托管服务,服务小农户,带动老百姓增收。
三、生产方式科技化
合作社推广梨树模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绿色防控、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高光效宽窄行种植等一系列先进的重大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大面积病虫害统防统治、土壤改良,不是一家一户能够采用和实现的,只有合作社能够完成好,尤其是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不仅抗旱保墒,而且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平均土壤蓄水量增加14%-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19%,有效缓解春季土壤干旱播种难问题。在条旋和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上,转变生产方式,用科技统领,对大田作物通风、采光具有明显效果,玉米杆粗、叶大。在深松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上,能够让板结的土层断裂并上下通气,根据土壤的需要施用配方肥料,使玉米根系发达,气生根粗壮抗倒伏。在防虫害和绿色玉米种植上,采用植物提取无残留药物,喷施叶面肥、化控株高、增加千粒重。在新品种科技领域选择密植、高产、抗倒伏种子,粮食可持续增产达10%以上,玉米亩产量达到吨粮田,比常规种植方式公顷增产1500多斤,增加收入1000多元,玉米单产一直保持全国第一。典型带动、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合作社发挥了一定作用,在摸索一条符合农业合作社发展道路上,通过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向科技化发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做出贡献。
四、生产经营合作化
合作化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必然之路,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发展壮大,只有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才能有发展出路。一是规模化种植,合作社在不改变分散经营的前提下,以玉米种植为基础,建立合作社与社员的有效联结机制,实现了小农户之间的紧密联合和资源共享,发挥“小群体,大规模”的作用。二是统一化经营,实行生产标准化,积极发挥技术示范推广作用,采取“五统一”服务模式,即: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植保服务、统一农机作业、统一烘干收储,调动了小农户参与合作经营的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真正体现合作共赢,给入社合作的农户每年增加收入比未入社多3000元。三是多元化经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合作社种植小冰麦、大豆、高粱等杂粮,通过自己加工增加附加值,销往周边乡镇,让合作社自己成员吃上放心的绿色农产品,也给小农户吃一个定心丸。为了今后的发展,合作社努力建设好“三块田”增加农民入社合作信心。一块“样板田”,合作社按照农民的意愿,拿出一块试验地,采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实践对比,把话语权、知情权交给群众,看传统农业与梨树模式的区别,对比人工与机械的成本、对比粮食产量、对比年终收益,最后给农民一个账单,让小农户自我感觉入社合作的好处;一块“示范田”,合作社承担大小田间试验示范共8项,与中国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合作的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玉米高产系列玉米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等,让合作社成员看到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块“扶贫田”,合作社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通过林下、庭院、宽窄行空闲地种植赤松茸蘑菇,带动贫困户脱贫攻坚,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带动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共同合作经营,增加贫困户收入。
合作社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做表率、当先锋,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娄底经开区全面推进“五好”园区创建和乡村振兴
闽清非遗项目“茶口粉干”带动农民创业增收
湖北: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
让农民建房不“任性”,难吗? 贵州省湄潭县乡村建设调查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铺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