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网 2022-04-07 15:35:20
一个人的梦想,两个人的梦想,三个人的梦想……十四亿人的梦想,汇聚成一个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时堰镇工作的这些年,我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强富美高”新时堰答卷成色十足,“中国梦”在时堰这块土地上悄然绽放!
高举产业强镇大旗,积极应对涉钢产业调整、环保督查、能耗双控、有序用电等多重考验,先后集聚苏创、正祥、联众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合金材料产业园连续多年获评盐城市3A级工业园区,2021年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历史性突破“百亿”大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综合实力在经济发展“阵地战”中持续攀升。
脱贫攻坚全面完成,3个经济薄弱村、122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污染防治纵深推进,累计实施12个减排项目,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3%,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创新“1+N”多元纠纷化解机制,14个村居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全隐患大幅下降。全面小康在三大“攻坚战”中成功收官。
“一核三区”镇域方格系统勾画,迎宾大道“一路两翼”空间布局不断优化,“10+N”功能升级全面实施,以万颐广场为核心的乡镇客厅建成运营,健身广场、消防队站、老镇区有机更新等功能项目快速推进,主题公园、幼儿园、省道352服务区等项目加快建设,集镇形态业态质态、人气商气财气显著提升,镇村建设在转型升级“突围战”中愈发强劲。
依托生态自然禀赋,水韵时堰“王牌”优势充分发挥,聚力打造“艺术红庄”农旅品牌。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旅游”理念深度嵌入村庄改造,民宿、餐饮、书屋、培训等功能节点不断丰富,创新打造彩虹桥、亲水栈道、八卦田等网红景点。农民艺术节、送文艺下乡、群众民俗汇演等活动丰富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打莲湘、踩高跷、荡湖船、唱道琴等地域特色活动让百姓乐在其中。人居环境在五年整治“提升战”中更具高度。
苏中江南、钟灵毓秀,画出妙笔天成的水韵时堰;
土地肥沃、水网纵横,孕育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深耕转型、办企兴业,唱响锐意进取的激扬乐章。
我们的“中国梦”并不遥远、触手可及,“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构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在,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与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时堰,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抗日的炮火、新四军的号角刻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一代代时堰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从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到助推乡企异军突起,向农业产业输送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以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伟大的“中国梦”终将在炎黄子孙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东台市时堰镇人民政府供稿)
中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绿色低碳成发展亮点
中国红十字会支持上海874万余盒连花清瘟胶囊助力疫情防控
多省份一号文件发布 锚定“三农”硬任务 乡村振兴风正劲
用脱贫攻坚“金钥匙” 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