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武平文明网 2022-04-24 09:47:06
抓支部夯基础,筑牢战斗堡垒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捷文村党支部牢固树立党的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为持续深化林改、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选优配强班子。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突出“双好双强”,拓宽视野选人,将村里的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种养大户等选进村“两委”班子,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8.5岁,较上一届降低4.1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83.3%,比上一届提升43.3%。同时配备1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1名省引进生、1名科技特派员和1名金融助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夯实村级阵地。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党建公园、党建长廊、乡村振兴服务站、百姓书屋等,在村部设立“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及党员活动室,丰富党员活动阵地,着力把捷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强化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培训力度,创办“红土初心讲堂”,打造市级党员干部现场教学点,今年以来,承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题班次、乡村振兴考察学习、主题党日和各类培训共112批次7000余人。
开展“五级联创”。抓住与林业部门业缘亲的优势,与省林业局产业发展处党支部、市林业局机关第二支部、县林业局机关党支部、万安镇党委共同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党建联创工作机制,形成了组织一次联学交流活动、进行一次重温入党誓词、慰问一批困难党员、举办一场林改调研座谈会“四个一”的共建模式,集中解决了涉及村庄产业振兴、民生事业发展的20余个实际问题。
抓项目促产业,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全国林改标杆,捷文村党支部在持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利用党建、文化、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5家,大力发展林旅产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从2018年开始,先后引进盛达农业、梁野山农业、万欣农业和多啦吃货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打造千亩灵芝基地、富贵籽种植示范基地、武平黄金果种苗培育示范基地等7个示范基地,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富贵籽、黄金果新品种,实现产业基地化和基地产业化。支部通过引进多家企业,流转租赁村集体和村民耕地林地3000余亩,盘活资源,实现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
着力引进加工企业。充分利用省级“一村一品”(灵芝)示范村的优势,引进福建永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以村办企业形式建设紫灵芝全产业链项目,实现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同时,组建捷文生态林业发展中心,与万安林业站合署办公,全力推进该项目和闽笋加工基地建设。目前,闽笋加工项目已基本完成;紫灵芝全产业链项目已完成选址、征迁和报批等前期工作,项目建成预计村集体可增收20万元以上。
全力推进研学旅游。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融趣文旅公司投资建设融趣森林魔法研学基地,实现研学旅游产业零的突破,成为捷文村当前又一主导产业。该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森林会客厅、真人CS、新西兰滑板车等一期项目已投入运营,“碳中和”研学课程填补了全国“空白”,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抓服务重民生 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捷文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建设捷文林下经济展示馆、林改广场、国家森林步道等一批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美丽捷文”项目建设,实施补短板项目33个,完成村主干道“白改黑”5公里、人饮工程二期建设,形成环村沥青路网,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推行乡村振兴积分制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出台《捷文村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对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6项建设任务进行全面量化,通过定期积分评比奖励,选育培树乡村振兴带头人、示范户,调动党员和村民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成立林改故事“小蜜蜂”、灵芝技术“小精灵”、乡村振兴“小红帽”、科普研学“小喇叭”四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乡村振兴为主要服务内容,通过“志愿服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技术指导”、“志愿服务+营销对接”等多种模式为捷文振兴发展护航领路。
广东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
生态环境部: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让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破土飘香”
天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察右前旗:培育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广东乡村振兴:连续两年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农业科技创新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