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焕发活力 农民生活幸福|特稿

来源: 农视网 2022-10-16 15:27:15


“三农”这十年




2012年至2022年,十年跨越,我们交出了彪炳史册的新时代“三农”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十年,吹响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号角,立破并举、统筹推进,冲破发展堵点卡点,一路向前。十年改革,让广袤农村更加宜居宜业;十年改革,让亿万农民更加富裕富足。01

农村改革

取得重大成果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农村仍将有四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四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住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主线,全面部署、系统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农村改革重大举措,一些长期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得到破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这十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完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截止2020年底,共有2838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2亿多农户。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达到15.04亿亩,完善承包合同2亿多份,颁发证书2.01亿本。确实权、颁铁证,进一步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初步确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丰富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从2012年的2.49亿亩增加到2021年的5.57亿亩,有效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理顺了,农业生产有了强劲动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不断深化,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奠定了制度根基。

这十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阶段性任务,全国农村集体家底基本摸清,各地按照经营性、非经营性和资源性等3类资产开展清产核资,共清查核实农村土地资源面积65.5亿亩,农村集体账面资产8.2万亿元,基本实现了“底清账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本确认,各地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共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建立,全国97万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乡级1133个、村级57万个、组级40万个)领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探索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各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集体资产使用权入股、居间服务等模式,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农村在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2021年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6685亿元,村级公益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1085.6亿元,向成员分红814亿元,比2016年增加43.4%。集体“家底”的账清楚了,产权放活了,农民的财产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十年,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落户门槛大幅降低,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15年,国务院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全国共发放居住证超过1.3亿张。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进一步健全。2014年以来,有1.3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提高到2021年的46.7%。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之间制度性差异明显减少,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织就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完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政策体系,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关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稳,一幅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画卷正在迤逦铺开。

勇涉险滩、再破藩篱,十年农村改革激发的力量,足以穿越时空、影响历史。这场涉及中国90%以上国土面积和5亿多人口的农村改革,冲破发展堵点卡点,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不仅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也为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01

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生活幸福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十四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农村仍将有四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四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9月21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20个字,彰显出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也寄托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真切期待。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不断擦亮农村的绿水青山,扎实解决农民身边的一件件“小事”,交出了靓丽的答卷。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更宜居。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指导各地选择适宜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改厕质量和实效,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积极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在90%以上,全国排查出的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基本完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8%左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曾经长期存在的“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大大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不光村庄变美、村容变靓,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稳步提升。

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46.6万公里,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已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车,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财气。

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比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广大农民祖祖辈辈肩挑背驮才能吃上水的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

实施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和贫困村通动力电工程,全国大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的农村都通上了动力电。

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58亿户,农村网民规模达2.84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7.6%。农村实现了与城市“同网同速”,快速高效的网络助力一个个村庄与世界相连。

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国农村地区共有村卫生室59.9万个,覆盖全部行政村,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达到136.3万人,成为亿万农民朋友健康的“第一守门人”。

……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较2012年的8389元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综合发力,广辟途径。这十年,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批彰显区域特色、富有乡土气息、体现乡村价值的乡村产业蓬勃兴起。农产品加工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完善,纵向贯通产加销、横向融合农文旅,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全面增效升级,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更多农民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2.5:1。坚持“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累计建设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培育1309个农业产业强镇,累计认定367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富民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的钱袋子提供了源头活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经过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全国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贫困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同比增长16.9%,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同比增长11.6%,均高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的增速。

日子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亿万农民脸上也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成就永恒。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十年,是农村稳定安宁、农民稳步增收的十年,在我国“三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举旗定向。

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新篇章!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