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2023-01-19 20:06:41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首批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我省共有11个案例入选,占优秀案例总数的10%,入选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二。其中,既有省市县知识产权局强化商标品牌建设的探索实践,也有无锡小天鹅、海澜之家、莱克电气等企业自有品牌培育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我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品牌经济发展格局。为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各类主体深入挖掘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将分期介绍入选的优秀案例。申报单位高邮市知识产权局
高邮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一、案例背景
高邮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因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得名,至今已有7000年的文明史、2240年的建城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
“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这是北宋词人秦少游对家乡高邮的描述。高邮地处里下河地区,是江苏省的地理几何中心,境内高邮湖是全国第六、江苏第三大淡水湖,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在高邮湖和大运河之间形成了“一湖二河三堤一城”独特的自然格局。高邮全域水网密布、湿地广阔、物产丰富、四季宜人,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条件。多年来,高邮市立足特色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和产业扩容升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传统民俗文化保护,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统筹推进,用项目化思维培育地理标志
市政府设立市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公室,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科学技术等多部门凝心合力、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地理标志产品和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市政府出台《关于聚焦富农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政策意见》,为地理标志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出台《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推广高邮麻鸭生态养殖模式,推动鸭蛋产业从源头实现健康发展;出台《关于促进高邮湖大闸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从大闸蟹育苗、养殖、营销等全过程指导入手,力促高邮湖大闸蟹产业规模更大、品牌更响、效益更好。二是精选培育对象。围绕“高邮湖”生态体系,对原产地特征显著的“名、特、优、稀”水产品和农副产品进行排查梳理和登记造册。对照地理标志固有特性和申报条件,联合相关产业专家对特色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土壤水系特点、产品独特作用、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充分论证,推动地方特色资源向地理标志转化。三是开展精准申报。组织对每一件培育对象实施项目化管理,单独制定一整套培育计划予以推进。组织专家对条件成熟的培育项目进行申报评估,鼓励和支持申报主体择优选择服务机构开展申报工作,提高申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二)布局多维推广,用品牌化思路宣传地理标志
构建政府、行业、企业、文化等多维度地理标志推广格局,用品牌化思维提高地理标志的附加值和“含金量”,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效应。一是塑造城市品牌。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双数”情有独钟,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高邮充分发挥“高邮双黄蛋”的文化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将地理标志与城市形象进行结合和绑定,打造“好事成双在高邮”独特城市名片。通过“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湖大闸蟹旅游美食节”等平台窗口推动招商引资和乡村旅游,在促进城乡建设的同时传播了高邮独特的 “鸭文化”“湖文化”,对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二是打造产品品牌。推广地理标志产业“母子”品牌发展路径,以“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等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干,企业各自发展自有特色品牌,构建“产业品牌统一化、企业品牌特色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地理标志产业产品品牌矩阵,提升行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高邮112家鸭蛋加工企业发展出“秦邮”“红太阳”“三湖”等509件鸭蛋注册商标;高邮380家规模大闸蟹养殖经营户发展出“王鲜记”“左岸”“宝湖”等42件大闸蟹注册商标。三是放大文化品牌。900多年前,北宋词人秦少游就曾以鸭蛋馈赠其师友苏东坡。现代作家汪曾祺在文章中坦言,“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充分发挥文化名家对地理标志“形象大使”的代言作用,创新“大师笔下的地理标志”推广路径,在文游台、盂城驿、汪曾祺纪念馆等景点内开辟地理标志专题展示区,突出宣传“汪氏家宴”中地理标志菜品,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名人对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界首茶干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喜爱和推介。
(三)坚持质量第一,用多样化手段保护地理标志
坚持“质量是地理标志的生命”发展理念,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为地理标志产品产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一是统一产品标准。组织更新GB/T 19050《地理标志产品 高邮咸鸭蛋》国家标准,推进《地理标志产品 高邮湖大闸蟹》从团体标准升级为DB3210/T 1092扬州市地方标准,明确原材料供应、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等各项指标要求,发挥标准化对地理标志产业的支撑作用。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等行业协会常态化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企业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建立“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的规范,实现生产经营全流程控制管理。二是优化质量管理。综合运用“第三方检测+防伪标识+溯源管理”的方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理效能。高邮市鸭蛋行业协会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采用企业自检、定期送检和随机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优质生产、诚信经营。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推行“一品一码”“贴码销售”的模式,为每一只高邮湖大闸蟹量身定制好“身份证”“通行证”,统一产品包装和防伪标识,通过严格追溯管理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已落实食品检测能力提升专项经费498万元,于年内将食品检测项目从77项增加到205项,助力市场监管部门实现全项目监督检验。三是加强监管维权。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常态化日常监管,在生产销售旺季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计量、标准、质量、标签、广告等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全方位“体检”。2021年,全市共查处计量违法案件2件、产品标签违法案件11件。高邮鸭蛋和高邮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与5家律师事务所开展合作,对线上线下各类地理标志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排查,综合运用调解、投诉、举报、诉讼等方式,加强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置力度,着力保障高邮地理标志的品牌和声誉。2021年,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等行业协会共提起商标侵权诉讼209件。
三、案例效果
截至目前,高邮已获批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5件,其中围绕高邮湖挖掘的地理标志商标达12件,分别是“高邮湖龙虾”“高邮湖青虾”“高邮湖鳊鱼”“高邮湖银鱼”“高邮湖白鱼”“高邮湖鲫鱼”“高邮湖鳙鱼”“高邮湖黄颡鱼”“高邮湖白虾”“高邮湖梅鲚”各1件以及“高邮湖大闸蟹”2件。高邮地理标志商标的拥有量在扬州各县(市、区)中位居首位,占扬州的41%。其中“高邮鸭蛋”已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目前,高邮麻鸭、高邮湖甲鱼等8个农产品位于地理标志培育库第一梯队,均在申报地理标志商标进程中。
一是布局产业发展。围绕高邮鸭蛋、高邮湖大闸蟹、罗氏沼虾、周巷大米等地理标志,因地制宜规划建设高邮鸭产业基地、高邮湖大闸蟹养殖基地、罗氏沼虾产业园和周巷大米种植基地等产业聚集区,发展出鸭蛋加工企业112家、大闸蟹养殖户1600余户、罗氏沼虾养殖户1100余户、周巷大米种植户3000余户。积极推广“地理标志商标+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模式,将从事地理标志产品或相关产业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进行集中管理、规模生产和市场开拓,全力增加农民收益,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助力众多特色农产品“点石成金”。
二是拓展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高邮鸭蛋地理标志品牌辐射效应,将鸭蛋产业链扩展至保种孵化、生态养殖、肉鸭加工、羽绒生产等各环节,催生出红太阳蛋品、高邮鸭集团、波司登制衣等业内龙头企业,全市年均加工各类蛋品11.3亿枚、肉鸭 240 万只、羽绒服4000万件,满足工人就业4万人,实现产值60亿元。高邮湖大闸蟹、罗氏沼虾也已形成了集繁殖、放养、捕捞、销售为一体产业链,养殖面积19万亩,从业人员7500人,年产量2.3万吨,综合产值15亿元。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地理标志”,引进电商“孵化器”——通邮电商园,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目前,园区入驻地理标志等农特产品经营企业170家,孵化出“邮丹”“巧妹子”“龙伟”等典型电商品牌,2021年园区企业线上销售额达15.4亿元。同时,推动地理标志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发展生态种植、休闲采摘、捕捞体验等农旅融合品牌,打造出以“芦苇荡湿地景区”“高邮珠湖小镇”等项目为代表的产业融合经典案例。四、典型意义
高邮市地理标志发展的成绩离不开高邮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历史人文条件,更离不开省局、扬州市局的关心扶持和悉心指导。下一步,高邮市将以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完善集挖掘培育、内控管理、宣传引导、质量追溯、品牌运营和维权保护的地理标志发展模式,为全市农业转型、产业集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让当地农民更有盼头、美丽农村更有看头、区域农业更有奔头。
金融助力扩内需促消费
确保今年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回应巩固脱贫热点问题
习近平关心乡村旅游:新时代的乡村振兴 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大有可为
广东打造国际化都市旅游圈 做大做强粤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