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机网整理发布 2023-08-14 16:57:09
【农机网 政策与标准】2022年7月10日,镇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镇江市DB3211/T 1042-2022《机插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该地方标准自2022年8月1日开始实施。
该标准由镇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由镇江市植保植检站、丹阳市植保植检站、句容市植保植检站、扬中市植保植检站、丹徒区植保植检站起草。规定了机插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防控策略、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和防控记录的要求。适用于机插水稻病虫害防治。
防控策略: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分析当地机插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优先采 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措施,重点把握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 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科学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植物检疫:严格按照《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江苏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补充名单》,通过 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检疫性植物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和扩散为害。
生态调控——
健康栽培技术:按照GB 4404.1质量要求,选择抗性好、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做好种苗消毒处理,采用硬盘集中育秧,培育健壮秧苗;秧苗移栽符合NY/ T2192的要求,采用机插方式;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 的要求,在生态培肥的基础上,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配施,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在水稻 栽插后至返青期实行寸水护苗,分蘖基数达预期苗数后及时烤田,拔节后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抽穗扬 花期灌浅水,灌浆结实期间歇性灌溉。
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推行稻-油、稻-菜、稻-肥等轮作制度,推广稻-鸭、稻-渔等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在水稻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田块间插花种植茭白等措施,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过渡寄主和蜜源 食料,尽可能减少大田前期用药,保护和促进天敌种群稳定增长。优化作物布局,保护和调节稻田区域 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发生基数。
生物防治——
天敌释放技术:根据病虫监测科学掌握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发生动态,按照NY/T3542.1的要求,在稻纵卷叶螟或二化 螟等成虫始发期释放蜂卡型或抛撒型寄生蜂产品,来防治水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中等及 以下发生年份,每代放蜂2次;偏重及以上发生年份,每代放蜂3次。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在测报准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防治指标、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控制效果和稻田生态平衡,确定采 用生物农药防治,可选择附录A中对应生物农药开展防治。
理化诱控——
无纺布全程覆盖育秧技术:采用水稻育秧专用无纺布为覆盖用材料,水稻落谷后全程覆盖至移栽前2天揭盖炼苗,人工构建隔离屏障,阻止水稻螟虫、稻飞虱等害虫为害秧苗。
性诱诱杀技术:根据病虫监测科学掌握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发生动态,在稻纵卷叶螟、大螟等鳞翅目害虫田间成虫始 发期,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产品类型、安装方法和放置数量符合NY/T 3686的要求。
食诱诱杀技术:根据病虫监测科学掌握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发生动态,在田间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安装食饵诱捕器,诱杀田间雌雄成蛾,降低虫口基数,减少子代危害,达到防治目的。每667 m2放2-3 个食饵诱捕器, 诱捕器放置高度为苗期离地面50cm,生长期诱捕器底部与水稻叶冠面齐平。2-3周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内死虫每周清理1次。
植物诱控技术:在水稻生产区田埂上、沟渠边和边角地种植香根草诱集诱杀水稻螟虫,每穴栽3~4根茎蘖,穴距3~5 米,在螟虫发生前,适量施用氮肥以增强香根草对螟虫引诱能力。
科学用药——
用药原则:在防治对象的最佳适期,根据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农药特性,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参照GB/T8321 中有关的农药使用准则和规定,严格掌握施用剂量、每季使用次数、施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不应随意 加大剂量和浓度。
科学选药:根据病虫监测预警信息,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荐药剂使用见附录A、附录B、 附录C,不应使用附录D规定的国家禁用农药品种。
适期用药——
种子处理技术:在水稻落谷前,按照附录C选择合适的种子处理剂进行浸种或拌种处理,可有效预防种传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苗期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立枯病等病虫害。也可以按照DB32/T 3784操作要求,选择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三氟苯嘧啶进行同步拌种,能有效降低前期病虫发生基数,减少水稻 前中期病虫防治次数。
送嫁药喷施技术:无纺布揭盖后,秧苗移栽前1~2天,针对前期叶稻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苗床喷施高效、 低毒、低残留农药,压低大田前期病虫发生基数。如种子处理时按照DB32/T 3784要求,使用长效控制药剂拌种的秧田,移栽前仅需针对叶稻瘟开展1次苗床药剂喷施,预防苗期叶瘟发生。
中后期精准用药技术:按照附录A规定病虫防治指标进行科学防治。
a) 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拔节期、病穴率 5%时,选择高效药剂进行用药预防。
b) 稻飞虱,采取压低基数为首要原则,灰飞虱“治虫防病”、白背飞虱“治上压下”、褐飞虱“兼治二代、主治三代、控制四代”;压低发生基数,齐穗后根据监测查虫治虫。
c) 稻纵卷叶螟,根据病虫监测结果,采取压低四(2)代、主攻五(3)代、重视六(4)代用药 原则,掌握田间卵孵至 1 龄幼虫高峰用药防治。
d) 稻曲病,掌握在水稻破口前 5-7 天,即叶枕平时选择高效药剂进行用药预防。
e) 稻瘟病,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用药原则,重点抓好秧田带药移栽预防苗叶瘟和破口期用药预防穗颈瘟,生长中期如遇连阴雨天气出现叶稻瘟发病中心,根据发病程度选择药剂控制。
精准施药:优先选用静电喷雾器、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提高农药利用率。按附录B规定掌握安全间隔期施药。
防控记录:建立防治台账,做好各项绿色防控措施记录,尤其每次化学防治做好用药品种、剂量及时间、农事 操作等记录。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
注:本文由农机网(www.nongjx.com)整理发布,资料来源:地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南通市大力推广水稻绿色种植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切实做好玉米南方锈病监测防控
长江办通报表扬2022年度长江流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优秀队员 重庆2个集体6名个人上榜
盐城盐都“五个突出”夯实水稻丰产基础
科学防沙治沙 筑牢美丽中国绿色屏障
迎难而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专业人士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举措
湖南省农科院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加紧攻关水稻新品种
加紧攻关水稻新品种(实干笃行在一线)
梁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56% 居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