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视网 2024-02-05 12:16:40
三农快评
昨天(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比往年来得稍早一些,不过内容却是惊喜连连、亮点纷呈,可以说是送给亿万农民朋友的一份龙年大礼包!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后,第五个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表明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基调没有变。不过,从前三年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今年的“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暗含了当前工作重心的转变——以前主要是谋篇布局,今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法,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浙江已经实践20多年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千万工程”,已经给全国的乡村振兴之路打了一个样。
文件提纲挈领,抓主抓重,为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同时,文件提出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细细读来,有许多都是直接关系到咱农民切身利益的干货。
首先还是粮食安全。文件明确2024年粮食产量确保在1.3万亿斤以上,主要措施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在老百姓最关心的收入问题上,文件提到多种农民增收举措,可以说是想方设法让咱农民朋友的腰包鼓起来。对于想在家门口就业的,提供更多机会,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对于想外出务工的,送上技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还特别提出要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解决这个群体现实中面临的就业困境。
再说大家都挂念的子女教育问题。前些年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很多地方实行合村并校,撤销“村小”,让学生都集中到镇上上学,这样一来导致很多孩子上学远、家长接送负担大。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要在学校住宿。文件也关注到了这种局面,提出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就是说,规模大、生源多的寄宿制学校要改善条件,不仅要让孩子学得好,还要吃得好、住得好;而且也不能一刀切地关掉所有乡村小学,确实有需求的“村小”要继续保留并且办学质量不能打折扣。高中三年对于高考而言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因此文件也提出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还有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看病问题。咱农民朋友平时有点小病小情,最常跑的是离家近的村卫生室,但是一般村卫生室都是自发性开办的,大夫水平不一,看病效果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事,文件提出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这就从制度上提高了乡村医疗最末端的诊疗水平。同时,为了让大伙儿医保用得更方便,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除此之外,文件还提出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等诸多普及普惠的事。
总的来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特点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围绕解决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农快评——从三农角度看问题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孙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