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清涧县妇女联合会 2024-04-07 17:36:02
“清涧红枣甜又香,送给亲人尝一尝,清涧红枣就是好。”不久前在重庆召开的第97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清涧县县长高明伟当起了清涧红枣代言人,自豪地向客商们宣传、推荐清涧红枣。在本次交易会上,清涧县也成功与两家企业签约红枣销购订单,揽获6300万元订单。
清涧是中国红枣之乡,枣树栽培历史悠久。乾隆十七年清涧县续志《田赋志》中有:枣,里民贩往山西、榆林、宁夏等地,邑人赖以获济。1968年,港澳同胞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指名要吃"祖国陕甘宁边区清涧红枣",一时传为美谈。在陕北流传一句民谣:榆林的水佳县的山,清涧的红枣神木的炭。陕北盛产红枣,但是唯有清涧的红枣能够独享美誉,可见其红枣品质,备受人们青睐。
红枣树在清涧随处可见,主要分布于清涧县境的黄河、无定河沿岸。作为清涧的主导产业,红枣的年产量在正常情况下已达近20万吨,其个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的特点,在市场拥有较高的口碑和影响力,是沿黄枣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清涧县巨鹰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清涧红枣企业的“老大”。该公司创建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红枣系列产品。“我们公司率先推行品牌连锁营销模式,在全国拥有60多个品牌专营店。全县大致形成代理销售为主、网上销售和品牌专营为辅的红枣产品营销格局。”巨鹰董事长田和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清涧县现有红枣加工企业68户(规上18户)、专业合作社108户、个体户300多个,年转化能力30万吨,涌现出巨鹰、宏祥、人和仙、枣生堂、北方等多家龙头企业,全县拥有干制、蜜制、膨化、馅料、饮品、发酵、木雕等7类红枣及枣树产品和技术。2016年,红枣工业实现产值28.3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66%,其中规上红枣工业实现产值14.47亿元,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在全县规上工业中的占比均达64%。
“红枣在清涧还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县工贸局副局长贺嘉懿告诉记者,清涧以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清涧红枣色香味形俱佳和药食功效卓著的品质。通过历代人民的广泛实践和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丰富多样的红枣饮食、民俗、医药、科技、文学艺术、工艺美术等文化。多年来,清涧已建成清涧红枣文化博览馆、红枣民俗文化村、清涧红枣民俗文化宣展石板长廊、企业枣文化展览馆等,开发出枣木艺雕系列、枣乡游憩文化系列,从而使清涧红枣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枣业是清涧的优势特色产业。长期以来,枣业经过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其规模、质量、效益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早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支撑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龙头产业及兼顾多重效益的重要产业。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地异常气候频发,自然灾害不断,红枣十年九灾。面对严峻形势,新一届清涧县委县政府围绕枣区产业提出“坚定信念、科学谋划、多业并举、互补互促”发展思路,大搞绿色生态养殖业和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种植、养殖、加工、游憩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全力构建“枣粮畜游”并举型产业体系,以确保主体收益,提高抗险能力,加快富民兴县,推动经济社会稳健持续发展。力争至2020年,建成清涧沿黄、沿无定河红枣经济林带,作为清涧红枣原产品核心产区;以现有大型红枣企业为龙头,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红枣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清涧红枣”的全国知名度,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做大做强红枣深加工产业,丰富清涧红枣产品结构,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力争十三五末,红枣总产量稳定达到25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两河”沿岸主产区枣农人均红枣收入达7000元以上,成为保障主产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长效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