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爱武城 2024-07-29 14:44:48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许家冲村,是有着“坝头库首第一村”之称的三峡移民村。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许家冲,了解移民新村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转眼六年过去了,移民新村建设的怎样?搬迁群众日子过得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展开了为期7天的实践调研。
“红”——党建引领 激活党群奋进“一盘棋”
实践团抵达许家冲村后,受到了村党支部书记谢蓉等干部群众的热情接待。
图1 村党支部书记谢蓉与实践团成员举行实践基地挂牌仪式 罗赫摄
在党群服务中心,优美的峡江民乐《渔鼓调》响彻耳边,红色的《党员公约》跃入眼帘,谢蓉书记自豪的向我们介绍,2018年,总书记听到许家冲村民用三峡渔鼓调传唱的《党员公约》后,亲切称赞《党员公约》调子悠扬内容好。为把总书记的关怀鼓励转化为奋进动力,六年来,许家冲《党员公约》的填词创作与时俱进、常唱常新。在现场,村宣传主任江玲玲即兴为我们清唱了新版许家冲村《党员公约》,悠扬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回响在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村子里,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激情澎湃,忍不住附和吟唱。
图2 村宣传主任江玲玲清唱《党员公约》罗赫摄
“曲要好听,事要漂亮;唱得好,更要干得实”,谢蓉书记边走边向我们讲述她对基层党建的理解。
许家冲村是一个只有30年村龄的三峡移民村,1994年为响应三峡工程建设的号召,谢蓉随着父老乡亲们搬迁到了许家冲新村。移民初期的生活相当贫困,群众失去了宝贵生产资料,居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窝棚。如何凝聚党员群众?如何稳定村民搬迁后的情绪?又如何带动“移民村”兴办产业、共同致富?这些问题使得许家冲村历届党支部铆钉目标,接续奋斗。2023年4月,谢蓉接任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公约”的基础上推行“三约三引”支部工作法,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乡村。如今,在许家冲,1400多名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将曾经简陋的窝棚坊变成了绿色宜居的示范村,将曾失去生产资料的移民村,打造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党建引领唱响“峡江红”,乡村发展绽放“幸福花”。站在许家冲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篮球场、幸福食堂、养老助残中心、共享洗烘房等便民服务设施尽收眼底,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传进实践团成员耳中。谢书记说,如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村里孩子创办了“暑期托管所”,吸引了一批批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这里支教,给孩子们带来了生动精彩的暑期课堂。得知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可在幸福食堂免费用餐后,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食堂的温馨与便利,为老人们提供了贴心的志愿服务,同时开展了帮厨和垃圾清扫志愿服务,为许家冲村的惠民便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3 团队成员在幸福食堂开展志愿服务 孜尔克亚摄
“绿”——数字赋能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夏日雨后的许家冲村双狮岭上,刚刚被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水洗礼过的茶树郁郁葱葱。双狮岭茶叶合作社经理周云桂说,他们有5000多亩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许家冲最大的茶产业合作社。入社村民们只管茶树种植、田间管理,而鲜叶收购、加工、销售等全部由合作社完成,这样一来,每亩茶园与入社前相比增收上千元,不仅带动茶农发家致富,而且做大做强了村集体经济。
图4 团队成员与双狮岭茶叶合作社周经理访谈 罗赫摄
在周云桂经理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还来到了许家冲村茶叶合作社的电商直播间,网络红人“三峡茶姑娘”望华鑫经常在这里直播,将当地的精品好茶推介给全国各地的网友。
2018年许家冲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闻名四方,一直在外打拼的望华鑫深受鼓舞,毅然返乡,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双狮岭合作社及茶厂的生意。凭借着年轻人的超前思维,很快她有了两个发现:一是传统的茶叶线下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互联网和电商的冲击;二是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茶叶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于是,她迅速调整经营理念,从提升产品档次和改变销售模式入手,一方面将以往生产的中低档茶,向高端名优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抓住短视频风口,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积极开展网上宣传和直播卖货,利用数字网络平台做大茶叶品牌。六年来,通过“三峡茶姑娘”账号直播,以前贱卖的茶叶变成了产销两旺的“黄金叶”。与此同时,许家冲的手工刺绣、民宿等特色民俗产业从2018年开始,也先后搭上了电商快车,九成产品通过天猫、淘宝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图5 团队成员参观茶叶生产基地 钱进摄
实践团队员、经济管理学院国贸2201班孜尔克亚利用自己所学为村中特色产业的数字化平台特别是电商直播运营模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她认为通过搭建专属品牌形象等提升品牌附加值,得到了产业负责人的认可。
2023年华中农业大学暑期实践团来访时,谢蓉书记曾经提到,许家冲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数字化平台促进村里旅游业发展。“我们打算将村内所有民宿、餐馆上架村内网络平台,任游客自由选择。”一年后的今天,2024实践团到访时,许家冲村内的线上便民服务小程序已稳定运行,特色农产品电商、线上点餐、同城发布等生活服务日渐完善和便利,不仅造福了许家冲村民,更极大便利了外来游客,吸引宝贵旅游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带领村民实现多渠道创收增收。
“蓝”——生态打底 扮靓旖旎峡江“好气质”
“当年总书记在这个地方,俯下身子拿着棒槌锤试着洗衣服。”来到公共便民洗衣池前,许家冲村宣传主任江玲玲向实践团介绍道,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三峡库区的水环境,村民们坚持使用无磷洗衣粉,保持着棒槌洗衣的习惯,村中修建的集中洗衣池和晾衣房,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活。
图6许家冲村便民洗衣池 孜尔克亚摄
站在洗衣池对面的观景平台上,俯览许家冲村全貌,最令人瞩目的是村中央巨大的太平溪镇污水处理厂。江主任说,如今的污水处理厂经过更新改造,水质已经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量能有1万多吨。
图7 污水处理厂罗赫摄
行走在村中,一墙一路远山近水入目皆成景。许家冲村的风土人情被搬上了墙画,毫不吝啬地向来客展示着文明特色的村容村貌。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干湿分类垃圾桶。这是许家冲响应长江保护政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之一,村委会购置垃圾清运车,确保垃圾分类日清日结。
调研途中,实践团成员看到党群服务中心前和移民文化馆都摆放着“上岸”的渔船。江主任告诉实践团成员们,这些渔船都曾是村民维持生计的工具,在2020年,为了保护长江生态,许家冲渔民响应号召纷纷上了岸。
那村民少了田地,下了渔船,如何生活?通过走访,实践团得知,近几年来,勤劳智慧的许家冲人向秀美长江“借力”,借助依山傍水的独特生态优势,发展起了乡村文化旅游服务产业。在村党支部支持和村干部的带动下,村中推出一条条生态旅游线路,沿街建起一座座特色乡村民宿,房前屋后绿意盎然,远山近水推窗成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实践团所入住的便是其中一家。
许家冲村移民文化和生态保护的示范性也吸引了大批党建和研学团队。六年间,依托峡江绣女非遗手绣基地、移民文化馆、初心馆等项目的建设,许家冲形成完善的党员培训、研学接待等特色文旅服务产业体系,利用生态优势新动能,走出了独特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8 实践团成员参观移民文化馆钱进摄
为更深刻感受长江沿岸生态保护的深厚内涵,实践团一行还在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崇军的带领下参观了三峡大坝和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在体验了三峡水利工程的恢宏壮阔,观赏过生态保护成果下的峡江旖旎后,实践团成员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优先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9 团队成员参观三峡水利工程 罗赫摄
图10 团队成员参观长江大保护基地 罗赫摄
实践团队长、经济管理学院农经2201班王佳琪说:“这次调研让我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我们年轻一代肩负的责任。许家冲村是全国农村发展的典范之一,此次解锁“红·绿·蓝”乡村振兴密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移民新村发展的宝贵经验。”
实践团队员、经济管理学院农经2201班李政宇也表示:“村子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村民们坚钢不可夺其志的建设精神,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会担负起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为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王佳琪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暑期社会实践团 罗赫 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