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 | 新疆昌吉国家农高区: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丝路智慧农业新标杆

来源: 中国农村科技 2024-09-24 15:28:57

图片

  2024年1月,农业农村部邀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负责同志在京召开座谈会。会上提到,农高区要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的建设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为强化科技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202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22年6月正式揭牌。昌吉农高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棉花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绿洲农业科技引领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和“一带一路”农业开放发展试验区,为将昌吉农高区打造成丝路智慧农业新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谋划布局
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昌吉农高区规划总面积423平方公里,总体功能布局为“一城两区一镇”。“昌吉农高区按功能划分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一是现代农业科技城,充分发挥紧邻乌鲁木齐市、机场和高铁站的优势和昌吉市城市经济优势,建设集科技研发、人才培育、产业孵化、总部经济于一体的科技城,重点发展研发孵化、商贸物流、总部经济、信息金融、会展经济等产业;二是榆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主要是围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的八大产业集群建设要求,坚持“农”字当头,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培育棉花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禽产品、粮油、生物制造、智能农业装备制造等产业,瞄准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立足长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五化园区”(宜居、智慧、低碳、集约、科技园区);三是老龙河牛圈子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着力打造榆泉农业产业园区的原料基地和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科研支撑。”昌吉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郭燕燕介绍。

  2023年,昌吉农高区农业企业营业收入361亿元,较2020年增长93%,培育百亿级企业1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达到53个,高新技术企业5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达到90家,构建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要求,昌吉农高区围绕新疆粮油、棉花、林果、畜牧、生物育种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新疆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联合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泰昆、慧尔、九圣禾、金天山、中粮屯河、新茄食品等重点企业,统筹整合疆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全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为新疆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昌吉农高区一边连着科研机构、高校,一边牵着企业,从主动了解企业需求、行业趋势、技术短板,到及时将科研机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做到了农高区搭台、企业领航、科研院所联动,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一幢幢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内正整齐有序、如火如荼地进行生产,这里是昌吉农高区榆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小微企业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创业园总投资1.8亿元,占地面积约130亩。“创业园内建有标准化厂房9栋和相关配套设施6栋,比如员工宿舍楼、职工之家、综合办公楼等,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创业园负责人余金春说。

  昌吉农高区正探索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优质畜禽、绿色有机果蔬、粮油和生物制造、智能农业装备六大产业。新疆金科元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元”)是一家专业生产沙棘系列产品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位于昌吉农高区的创业园内,厂房面积3800平方米,该厂房内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净化板材进行装修,其标准超过GB14881的严格规定,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厂房里是我们的一些设备,沙棘鲜果种植收购后到这里加工、储藏、生产。现有专业的沙棘生产线包括沙棘籽油、果油生产线、沙棘原浆类生产线及油脂精炼处理线。”金科元负责人介绍。公司还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沙棘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昌吉农高区还与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番茄制品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建设、当年投产。“我们的产品有西红柿块罐头、番茄酱、番茄果饮等,目前产能是20万吨。夏天可以吃到大田里面种的新鲜西红柿,冬天怎么办?我们就把夏天收获的西红柿做成罐头,让冬天也能吃到夏天西红柿的新鲜口感,保留西红柿最原始最纯真的味道。”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海燕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产品,新疆农业品牌的宣传也要跟上。利用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与新疆商贸物流集团合作打造中欧班列中转基地,建成“品味新疆”电商直播总部基地,与贺娇龙等网红主播合作引流,交易结算中心实现年交易额110亿元。涉农高端服务业上,昌吉农高区持续推进现代农业与商贸、旅游、康养、金融、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态势日益显现,新疆大剧院成为新疆文化地标,新疆农业博览园农业休闲游、研学教育游品质逐步提升,老龙河胡杨林生态景区、华兴悠游谷等景区服务不断提升,举办天山北麓葡萄酒直播节和菊花展等旅游活动。




科技向新
发挥示范推广带动作用



  “新疆科技创新的春天来了,现在还需要继续精耕细作。”郭燕燕满怀期待地说道。

  作为新疆唯一的国家级农高区,昌吉农高区承载着新疆乃至全国棉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绿洲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重要使命。为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昌吉农高区高标准打造了3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近三年集成引进智能水肥一体灌溉、高油酸花生、奶牛饲料高效利用及精准饲养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等383项。在全疆率先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布局,搭建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平台、农机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水利服务平台、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等,无人机飞防、无人导航作业、智慧灌溉等技术在全疆各地州广泛应用。依托中国农科院小麦、玉米、棉花等产业专家团队,在昌吉州及全疆建立了32个工作站、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提出“促控结合”的分类管理措施,全力支撑新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图片

2023 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暨种业发展论坛

  近年来,昌吉农高区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锚定新疆农业强区建设整体目标,以粮棉产业链创新、畜牧高效养殖、优质新品种选育等领域为重点,构建以产业为导向的科研组织新模式,实现“一个重点农业产业一名战略科学家领衔+创新团队”科技攻关模式。2021—2023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0.5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2%。获批实施农业农村科技计划项目109个、获批经费近4亿元,“双30A”早熟机采棉品种选育、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棉花加工副产物产品开发、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黄羽肉鸡产业提质增效技术、生猪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棉花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模式推广、小麦产业链技术集成示范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顺利推进,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新获批发明专利116项,发布地方标准67项,编制技术规程20项,泰昆集团预制食品关键技术创新、金天山小麦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慧尔农业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服务等17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提升了农业产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的作物绿色高产高效集成示范区中有100亩西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田。“目前我们推出的是自己选育的品种叫‘美瓜2号’。它果形是圆的,在新疆地区能长到10~16斤,糖度能达到13度以上。”新疆豫盟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褚付义说。只有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种子资源,才能端稳手中的饭碗。




人才会聚
政产学研用推协同创新



  人才是第一资源。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在引才育才和项目建设方面,昌吉农高区厚植人才创新的沃土,聚焦人才“引、育、用、留”等关键环节,在平台载体、政策体系、服务环境上精准用力、综合施策,形成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新态势。

  围绕自治区“粮棉果畜”四大农业产业集群,昌吉农高区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区域发展紧密互动和深度融合,与吴孔明院士、唐华俊院士、万建民院士、陈学庚院士、朱玉贤院士、任发政院士等20余位院士及拔尖人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引领突破核心技术,帮带培养人才梯队。昌吉农高区还牵头组建了由战略科学家担当领衔的新疆粮食单产提高、高品质棉花生产、戈壁生态农业、林果提质增效、作物生物安全、畜禽健康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45支疆内外协同创新团队,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468人、科研人才队伍达到2878人,选派科技特派员135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自治区“天山英才“天池人才“三农”骨干人才、昌吉州“庭州英才”138人,获批“组团式”智力援疆人才项目18项,获批人才经费7000余万元,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图片

专家团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在构建农业“政产学研用推”高效合作新模式上,昌吉农高区一方面坚持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围绕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主体,发挥中国农科院举院援疆优势、坚持与西部中心一体化发展,每年给予西部中心1000万元用于合作共建;与全疆唯一的“双一流高校”新疆大学签约,合作共建智慧农业学院(研究院);与石河子大学合作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支持驻区高校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并成功升建为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新建成新疆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等16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41家科研院校合作,认定自治区“两区”企业实验室10个,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有效集聚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作用,建成“农科星创“丝路科创中心”等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4个,入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63个、金融服务机构33个、人才服务机构35个,新增在孵企业389家,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支持泰昆集团、中粮屯河、九圣禾种业、新茄食品、康普森等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建产业研究院、生物育种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转化应用了“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农情信息空天地高精度高时效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饲料原料有效养分动态预测”“优质酸奶生产的乳酸菌发酵剂”等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亿元。




对外交流
拓展科技产业合作



  昌吉农高区地处昌吉州首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和东联西出桥头堡。共建“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交会于新疆,也为昌吉农高区持续推动对外开放交流提供了机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更为昌吉农高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疆自贸试验区申报成功之后,我们也是积极鼓励昌吉农高区乃至整个昌吉州的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去。前段时间,郭燕燕副主任也带领了一些企业走出去跟中亚国家签订贸易合同。2023年昌吉农高区实现进出口额1629万美元,2024年上半年就已经实现进出口额1300万美元左右。”昌吉农高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贾建伟说。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近三年,昌吉农高区已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新疆)、龙头企业进新疆、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中国罐头工业协会首届番茄节等重大农业产业科技交流活动11次,促成科技、产业、经贸合作项目500余项。组织召开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3次,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农村部、塔吉克斯坦农业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5份,建成了中亚农业研究中心、中哈动物疫病防控P3实验室、中乌棉花联合实验室、中塔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创新平台,开展双向国际交流90余人次,举办中亚、南亚、俄罗斯等国家间技术培训班3期、100余人次,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日趋紧密。

  未来,昌吉农高区将继续积极抢抓新疆自贸试验区机遇,扩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科技合作交流。

作者:本刊记者 王怡文


图片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