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港|“县城”樊岙

来源: 山海万象 2024-10-18 16:29:21

“县城”樊岙

文徐邦春

今年我去了樊岙村,目睹了那些几经岁月洗礼的街景村貌,仿佛为我打开了一部曲折而又壮美的村史画卷。

南田岛是全省第二大岛,全市第一大岛。樊岙村是南田岛上最大的一个行政村,村域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28个村小组,村民有3000多人,而且居住地分散,最远的一个自然村竟与村委会相距近六公里。樊岙村西北东南走向,三面环山,东北群山环抱,后门山、大片山、道士结山、小西天山、老爷山,众峰拱月,巍峨壮丽。大片山为南田岛最高山,海拔405.4米,植被葳蕤,古木参天,是南田岛上的“原始森林”;东南隔山濒海,峡谷深幽,曲折绵延,现建成“樊岙水库”,为岛上居民日常生活主要水源;西南峻岭逶迤,果园层叠,“樊岙枇杷”是著名品牌,闻名遐迩,石门岭、派脚岙岭、川洞岭,三条陡险山岭古道,硬是把西南部村落连成一片;唯独西北地势平坦,虎头岩与灯盏碗岩隔空对峙,如盘虎观灯,自成隘口,水陆两路,由此穿村,环岛达海,形成一个“土地膏腴宜稼穑,田园宽阔足桑麻”的布袋状平坦腹地,人称“海上福地”,可在寇匪猖獗时,在此设县就不言而喻了。不过,现已贯通了石门岭遂道、川洞岭遂道,一条环岛公路穿村而过,樊岙村也由此走上了新时代的共富路。

历史上樊岙村,可谓历尽时局变迁,饱经岁月沧桑。明洪武二十年(1387)南田岛被“奉旨封禁”,成为“海禁”之地,樊岙村也被清迁,空无一人,与世隔绝、人脉断层的时间竟长达488年,直到清光绪元年(1875)重获开禁,终于迎来新一代拓荒人。清光绪五年(1879),在樊岙村设“南田保甲垦务局”。清宣统元年(1909),在樊岙村设“南田抚民厅”。民国元年(1912),在樊岙村设“南田县署”,办公面积约3000平方米,内设县长室、监狱、看守所、审判堂等机构,行政区划为东溪岭以南区域,下辖居人海岛8座,即南田岛、高塘岛、花岙岛、檀头山岛、对面山岛、坦塘岛、北渔山岛、南渔山岛,无人岛屿不计其数,设28个村,总人口约2万人,从此樊岙村遂成浙东猫头洋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八岛之都”。然而,“南田县署”在樊岙村仅存设28年,到1940年就被撤销了,南田岛被划归三门县管辖,在樊岙村设“南田区”;1952年南田岛又划归象山县管辖,“南田区”被撤销了,在樊岙村设“樊岙乡”。1992年“樊岙乡”被撤销了,成建制并入鹤浦镇,樊岙村现为鹤浦镇一个行政村。2020年,“南田县署”在樊岙村原址上按原貌复建,已成为南田岛的一张文旅名片、樊岙村的一个网红景点。

图片

南田县署旧址    吴伟峰 摄

樊岙村作为历史上“一县之城”,自然有其不同凡响的独特记忆。樊岙街,俗称“县前街”,全长约1500米、宽约4米,分为北、中、南三段,是现在贯通全村的主巷道。虽在时代的变迁中,早已变得满目疮痍,但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还惦记着那些过往的场景。我在街上随意问了一位周姓老人,他说起樊岙街,口吻中还充满着无比的自豪!他说樊岙街原是用花岗岩石板铺设的,而且每隔几块还镶嵌一块雕刻着竹梅菊兰等图案的浮雕石板,并在石板两侧用鹅卵石铺设,像似龙背上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在当时也算是派头了。县老爷每次坐轿外出,都鸣锣开道,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那场面可壮观了。北街是对外交往的门户,由此连接樊鹤路、樊龙路和樊丈路,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而曾经建在樊岙江畔上的航运码头,也因年久失修不复存在了。我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樊岙乡至鹤浦镇还建有客轮航线,票价为一角钱,而我常从虎头岩码头上船至鹤浦镇,票价则为八分钱。我站在北街,抬头远看沿街两侧绿荫掩映下的民居,大多改建成白墙青瓦蓝玻的农家别墅,很少见到那种砖混结构的平顶房了。中街紧靠县署,曾是寸金寸土的黄金地段,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如今也是最热闹的商贸中心,各类店铺紧挨,商品琳琅满目。我向一位罗姓老人打听,他给我指认了当时的一些店铺,诸如米店、肉店、药店、旅社等大概位置,让我掌知了县署周边的营商环境及其布局。南街紧挨着连绵山岙,地域开阔,居民集中,原来设有学校、医院等场所。我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苍水庙”。据称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只保留三间平房,面积约80平方米。我推开中门,正堂设有张苍水半身塑像,旁间摆设着版图,介绍张苍水生平事迹。“龙台背”是个世外桃园,地处老爷山向南延伸的一个缓坡上,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一边是辽阔大海,一边是空旷山簏,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这里原为一个自然村,搬迁后现为苗木、果园基地。我到达时,有个老人引着两只狗,正在巡园。阳光洒在花果上,却映在他脸上,露出了那份满意的笑容。我站在一处高坡上,极目远眺,山色如黛,云雾缭绕,辽阔海景,风车密布,白浪如练,风光旖旎,真是绝美极了。“白龙潭”是宁波市文保单位,地处小西天山深溪峡谷之中。我从龙台背下来,一个右转弯,没过几分钟,就到达“龙王庙”停车场。我攀爬了约三百米台阶,在半山坡的一溪坑上,找到了“白龙潭”。“白龙潭”在绿荫的掩映下,水面不过10平方米,在水深约一米处,可见两块巨石对立,中间疑有一米宽深沟,就是这条深沟,到底有多深,至今还是成谜。“白龙潭”三字为原南田县长吕耀钤题写,临摩雕刻在一处石壁上,一边则立有16块祈雨碑文。我仔细辨认,有块碑文是光绪已卯年(1889)设立的,刻有“渥泽甘霖”字样。有关它的传说,却玄乎其玄。说此潭通东海龙宫,住着一对白色夫妻龙,每遇大旱之年,凡到此焚烧忏文求雨都十分灵验,能及时缓解百姓燃眉之急。我一时兴起,遂作诗一首:“白龙潭上双白龙,管风调雨五谷丰;熟年不知龙去处,一潭草色谢龙恩。”而在现实中,每遇干旱之年,近村邻乡村民常开着拖拉机,到樊岙溪坑挖井取水,当地百姓总是礼让近邻,也被传为佳话。

回到樊岙村委会,我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一幅原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2009年作出批示的帧裱题牌:“象山县鹤浦镇樊岙村做到了真学‘枫桥经验’,取得了扎实成果。”而在一侧宣传栏里,我看到了“樊岙经验”的事迹简介,从而得知在2010年时入选中央综治办编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经验汇编》一书,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推广。正在这时,有位女同志过来,问我是否来办事。我就问她:“您是村干部?”她说:“不是,我是村里网格员。”我又问她:“你们村调解工作真有这里写得那么好吗?”她却理直气壮地说,那当然喽!我们村每天都有干部值班,村子大、纠纷多也难免,但我们村坚持把调解工作做得早、做得小,定期开展“村民说事”活动与不定期开展“村官说法”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突出“金(借贷纠纷)、木(林地纠纷)、水(水源纠纷)、火(邻里纠纷)、土(权属纠纷)”五个重点,从1996年开始,就实现了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上交”,已保持28年了,从而也创新发展了“枫桥经验”。

我在樊岙村边走边看,已领略了她一路走来的风采。她从“重获开禁”的迁徙中走来,一路筚路蓝缕、创臻辟莽,让我看到了她满院春色的勃勃生机。她从“八岛之都”的变迁中走来,一路披荆斩棘,胼手胝足,让我听到了她勤劳致富的精彩故事。她从“一县之城”的失意中走来,一路奋楫笃行,从容应对,让我见到了她矢志坚守的心中高地。她从“海上福地”的创建中走来,一路护山治水、锦绣家园,让我欣赏了她山海共映的如画风景。她从“樊岙经验”的荣誉中走来,一路抓早抓小、止争定纷,让我目睹了她齐抓共管的安定局面。

樊岙村是一部精装的史书,也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我想还应有她的“诗和远方”。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