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 2024-12-25 17:12:08
好不容易研发出一个新种子,却败给仿种子,一直是国内种业创新之痛。日前,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第二次标准审查会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制定的全国首份行业标准《向日葵品种及其实质性派生品种MNP分子标记法》顺利通过审查,仿种子和假种子再也无处遁逃!
“MNP(多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法是一种新型分子鉴定技术,标记检测准确率达到99.98%以上,为植物品种权精准授权、打假与维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标准手段,有助于规范种业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提升我国种业育种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巴彦淖尔市农科所新品种测试中心副主任杨钦方介绍。
2021年至今,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仿种子问题治理,利用准确高效的分子鉴定技术,结合田间表型鉴定,已陆续撤销6批合计1413个向日葵品种,种子市场得到持续净化。
21世纪初,我国逐步从国外引进向日葵杂交品种,通过20余年努力,改良及培育出一批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但向日葵种质资源积累有限、遗传背景相似、选育目标性状相对统一、育种技术单一,造成一品多名、套牌、仿性修饰性品种泛滥,仿种子现象屡禁不止。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并由国务院规定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步骤和办法。因此,制定实质性派生品种鉴定技术标准势在必行。”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于海峰说,“巴彦淖尔市制定的这份新型分子标记行业标准,对我国向日葵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选用648份向日葵品种,对筛选的522个MNP标记进行了品种区分能力的评价,利用重现性实验验证了MNP标记分型的准确性,在充分征求国内育种、生产、检测检验等相关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科学、现实状况、未来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向日葵品种鉴定和实质性派生关系的判定阈值。
向日葵抗旱、耐盐碱,是世界上第四大油料作物。内蒙古年种植向日葵近800万亩,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巴彦淖尔市年种植向日葵400万亩,占内蒙古50%以上,占全国2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种植基地。
西吴壁遗址2022—2024年仰韶文化遗存发掘资料公布
第35届香港书展开幕 “饮食文化·未来生活”主题引领阅读潮流
多地最高地表温度超70℃,热到烫脚!夏季空调开几度更健康?
它是“平价”滋补品!让你血脂、血压都受益,这样吃还对血糖有好处
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 从数据透视拓展外贸增长新空间“底气”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丨狼牙山五壮士·悬崖之上的纵身一跃
亚洲杯中国女篮两连胜 宫鲁鸣:内线“双塔”实力尚未完全展现
好city|网友盼提升“家门口”幸福感 广西梧州:努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成为带动消费重要引擎 “文旅+”释放强劲动能
“15分钟纳凉圈”、爱心驿站、错峰作业 各地多举措为户外工作者送清凉